第五部 第八回 林易之又要大顯身手
話說巴國那一邊,孤勇英雄偓佺已經想方設法舉了烽火。
這一邊,此次侵略巴國的陳國國公兼大統帥陳揚昌一夥人均以為這烽火是巴迪王按原籌劃舉兵的那約定所舉。
於是,陳揚昌一聲號令而下,全體陳國軍隊傾巢出動了。
剛進入了林易之佈置好的“口袋”之時,陳揚昌手下的七員猛將紛紛從馬上跌下,吐血而亡。
陳揚昌慌了手腳,嘶吼著喉嚨想盡量穩定軍心。
這時候,林易之變回真身,撲向陳揚昌,“泰山壓頂”之致命一拂,不料被武功蓋世的陳揚昌從馬上飛出避開了。
陳揚昌那騎驃騎戰馬受此一拂,口吐白沫而斃。
陳揚昌攜雙劍,惱羞成怒,往林易之這一邊斬殺過來。
林易之三百六十度騰身而起,一招“回頭望月”,拂中了陳揚昌的左手。
這時,偓佺已飛將過來,趁陳揚昌精力還集中在林易之身上,說時遲那時快,從陳揚昌身後,將手中利刃刺將過來。
不料又被陳揚昌輕而易舉地避開了。
陳揚昌避得了偓佺的利刃,卻避不開林易之的另一拂。
那一瞬間,林易之又拂中了陳揚昌的右手。
陳揚昌左右兩手均已受傷,無力握住左右兩劍。
林易之以“開創新世紀”之絕招,從上而下,把陳揚昌拂成了一堆累累的黃沙。
此場巴陳大戰的戰役,巴國只損失一千二百名士兵而已。
陳國軍隊所有的戰將均殞命,並損失了七萬多名官兵,其餘二萬多名官兵均投降了巴國。
陳國這次是全部軍人幾乎都傾巢而出了,只留不到五千人駐守邊境與都城。
此場戰役,巴國大勝,巴軍在林易之的英明帶領下,以赤將子舉組織一千七百名精銳戰士,做為衝鋒隊,乘勝追擊,佔領了陳國。
自此巴陳兩國合併,改名為“巴陳國”,巴錦王擔任巴陳國國君。
有感於在林易之的幫助之下,建立了一個比之前更強更大更富有的國家,巴錦王欲授予林易之諸多封號並許多土地。
林易之堅辭不受。
最後,拗不過巴錦王再三的懇求,林易之只接受了十二件封賞中的三件:
第一件是擔任巴陳國三軍大統帥;
第二件是擔任太子的老師;
第三件是接受陰條嶺的封地。
但林易之也向巴錦王提了一個建議:
征戰多年,從今開始,爭取休戰一年以上,以休養生息。
現當今天下,共三十七國,我們的宗旨為:以和為貴,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話說距離巴陳國九百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個閩林國的,面積與巴陳國約一樣的大。
去年這個時候,閩林國的王子林重耳,受他的大伯父陷害,滯留在蒲城。
另一個二伯父派人攻打蒲城,要討伐林重耳。
蒲城人為林重耳叫屈,準備應戰,林重耳不允許,他道:
“我依靠君父的命令才享有了蒲城,因此才有了各位的擁護,有了人民的擁護卻要與君王對抗,實在是大罪啊,我還是逃走吧。”
於是逃往了閩林國的鄰國吳國。
跟隨林重耳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吳國攻打店咎如時,俘虜了兩個貌美如花的女子:
叔隗、季隗。
於是把她們都送給了重耳。
過了一段時間,林重耳周遊巴陳囯,認識了林易之,並與林易之聚敘了三天三夜,相談甚歡,林重耳發現自己的價值觀跟林易之非常之契合,於是和林易之結拜為兄弟。
林金易為兄,林重耳為弟。
林重耳決定要去巴陳國發展時,對叔隗和季隗道:
“等我五年,如果我還沒有回來,你們就再嫁吧。”
究竟叔隗和季隗到底會如何應答?林重耳的未來又將會如何發展?他又會和林易之產生什麼樣的交集?激烈起伏的人生又會如何演繹?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求推薦!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