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第二十二回一個東施效顰 一個走火入魔
石勒的意見是將段末柸釋放,並向段疾陸眷求和。
他對著諸將說道:
“鮮卑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不過是被王浚當槍使了。一人而結一國之怨,絕不可取。放了段末柸,他們一定不再為王浚所用了。"
段疾陸眷聽說可以放段末柸生還,高興極了,遂馬上答應講和。
於是,雙方在渚陽互贈禮金,結盟和好。
石勒知道王浚之所以能對段氏呼來喝去,乃是因為嫁了一個女兒給段部家族。
於是,也東施效顰地要與段部結為親家。
他遂讓兒子石虎和段疾陸春結為了兄弟。
然後,自己又倚老賣老地認了段末柸為乾兒子。
段末柸在生死關口上走了一遭之後,自我感覺是從陰間回到了陽世,對石勒那是感激涕零,在返還路上,三次向南跪拜,率全師返還遼西,脫離了王浚的指揮。
王浚這次發兵攻擊襄國不但失敗了,而且也永遠失去了鮮卑騎兵的支援,這也使得他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滅亡。
可惜,王浚本人卻無知無覺,並在這種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做起了帝王夢來。
自從做了尚書令,王浚那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我感覺好極了。
不,其實沒在誰之下,只在萬人之上。
因為,王浚所說的幽州所立的“皇太子”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全是他一手捏造出來的。
他的膽子越來越大,開始熱衷起研究“讖語”來了。
靠這些“讖語”,他找到了理論依據,覺得自己命裡應該當皇帝。
他這一想法把他的許多幕僚都嚇壞了。
其中的劉亮、王摶、高柔等人勸他不要走火入魔,自取滅亡。
“你才自取滅亡!”
王浚的好心情被這些人弄壞了,一發怒,將他們全部處死了。
這一段時間,王浚聽說石勒以襄國為據點,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胡搞亂搞著。
他不由得恨恨地琢磨起來。
同一個時候,這邊的張賓覺察到了王浚有稱帝的意向,大為高興,他認為剷除此人的機會來了。
他遂向石勒獻計道:
“王浚憑藉鮮卑三部的勢力,南面稱制,名為晉藩,實懷僭逆之志,一定想招攬英雄,以協其成事。將軍您威名震於海內。舉足輕重,王浚想得到將軍您的依附,不亞於項羽想得到韓信。將軍您不如對他卑詞厚禮,勸說他稱帝,自己稱藩,王浚一旦入套了,下一步的對策就容易了。”
“此計甚妙啊!”
石勒又一陣稱妙。
他遂給王浚寫了一封信,裡面道及:
“石勒一介小胡,生於戎裔,亂世聚眾,不過為求自保。如今晉祚衰敗,中原無主,蒼生無以為寄。只有明公為北方望族。威望又遠,能君臨天下,一統四海者,除了明公,再無二人。石勒願意捐軀為明公效命,興義兵誅滅暴亂者,請明公應天順時,早登帝位。石勒奉戴明公,一如天地父母;亦請明公體察石勒微心,視石勒如子。”
連同信,又讓幕僚王子春多捎帶珍寶,送入幽州。
王浚與石勒多次交戰,突如其來地收到這樣的一封書信,雖然驚喜,卻也感到難以置信。
他詢問使者王子春道:
“石公乃當世英才,據守趙國舊都,可成期足之勢,為何卻來向我稱藩呢,其中似有蹊蹺。”
王子春是石勒精挑細選出來的當世名嘴,自然應變奇快,他答道:
“石將軍英才,實如明公之言。但如果說石將軍是月亮的話,明公則是太陽;石將軍是江河的話,明公則是大海。明公的威望遠播八方,胡人和漢人都仰慕不已啊,豈是一個石將軍的力量所能比擬呢?”
究竟石勒有何計劃?
究竟王浚又要如何對付石勒?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求推薦票,求打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