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顧平安就起床了,昨天溫曼雪的一通電話讓他內心隱隱不安,他和厲政宇幾人說了這件事,幾人決定加快撫州這邊的進度,儘快趕回蘇城。
顧平安幾人吃過早飯就趕去了護城寺,寺廟裡依舊是人來人往,顧平安和厲政宇去大殿裡找主持,潘家兩姐妹則和段萬在那棵大桃樹底下等著兩人。
顧平安和厲政宇進了大殿,大殿前方一如既往的跪坐著不少僧人,大殿兩側也有零星幾個僧人來來往往。
厲政宇尋了一個僧人問話,僧人聽完厲政宇的問題後給他指了指大殿後門的位置,“主持剛剛離開,現在應該在外面和人說話。”
“你們找主持有事嗎?”
厲政宇微微笑著和他道了謝,接著道,“有些問題想請教主持。”
僧人雙手合十回禮,“那就不打擾二位施主了。”
顧平安和厲政宇按著僧人指的方向走去,剛剛邁過大殿後門的門檻就看見寺廟的主持背對著他們和人說話。
厲政宇和顧平安停在原地,靜靜等候著主持。
兩人等了約莫十來分鐘,主持那邊終於交談結束,說話的兩人齊齊轉過頭來。
“顧先生?”
一道略顯熟悉的聲音傳來,顧平安和厲政宇抬起頭,隨著主持的轉身看清了說話那人的臉。
“你是——”顧平安看著他熟悉的臉微微眯眼,“寧經理?”
這人正是他們當初在撫柳山莊遇到的那位大堂經理寧林。
寧林臉上帶著驚訝的笑意,“是我是我,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碰到幾位,真是有緣啊。”
說著好奇的看著顧平安和厲政宇,“兩位不是道家中人嗎?怎麼回來寺廟?”
厲政宇笑了笑,“我們事來福州遊玩的,聽說撫州的護城寺十分有名,就前來觀摩一下。”
寧林恍然大悟的點點頭,“確實,護城寺的確是在國內遠近聞名的,尤其寺裡的那棵祈願樹是出了名的靈,不少人慕名前來就為了在這樹下祈願。”
厲政宇聞言回頭和股評啊對視一眼,顧平安上前一步,“不知道寧先生怎麼會來這裡?我看今天並不是週末啊。”
寧林聞言笑道,“你們也知道前幾天餐廳那個浮雕沒了,那一直空著也不美觀,我就想來廟裡請個開過光的玉雕回去,這不正和主持商量呢。”
一旁的主持捻動著手裡的佛珠,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我看兩位在這裡站了許久,是找我有事嗎?”
厲政宇聞言看向主持,“有些重要的事情想問問主持,不知道您方不方便?”
主持聞言和藹笑了笑,“自然,兩位這邊請。”
接著回頭看向寧林,“寧先生稍等一會兒,您要的那個玉雕等會兒就送來。”
寧林點了點頭,“那我就先去大殿等您。”
主持便帶著厲政宇和顧平安去了大殿後面院子裡,院子裡正有幾個小沙彌在打掃衛生,看到主持後連忙行禮。
主持回了禮,“你們先去別的地方吧。”
幾個小沙彌便離開了院子,留下顧平安厲政宇和主持三人,厲政宇等小沙彌走遠後向主持說明了來意。
主持捻著手裡的佛珠認真聽完,慢慢道:“所以兩位是想要我做主把祈願樹燒了?”
顧平安和厲政宇一齊點點頭,顧平安補充,“雖說可以選擇把桃樹連帶煞物一齊封印,但是後續我們就要離開撫州了,如果之後封印被人所破壞我們很可能沒法及時趕過來。”
主持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他的臉上是不變的笑意,“恕我不能答應兩位,著祈願樹是做我我寺的鎮寺古物的存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並非是我能自作主張的。”
他幽幽嘆了口氣,“這樹下埋了歷代主持的舍利,不可擅自燒燬。”
“可是......”厲政宇露出為難的表情。
一旁的顧平安則道,“這並非是只關寺廟氣運的事,它所影響的是每個來祈願的信徒的氣運和命數,主持,你教的宗旨可不是獨善其身只求自保。”
主持也不惱,“小友年輕氣盛,為民著想,只是我寺千百僧人徒孫也是需要生活的,他們也是民,若是我今天下令燒樹,就等於自砸我寺招牌,且不說這樹是我寺的聖物,本身就擁有一眾信徒,就單說我寺內的樹因為被煞氣侵蝕而得燒樹解煞,外界知道後會如何看待我寺和寺內的僧人,向來信奉我教的信徒又會如何想。”
“我寺能成就如今的盛況是歷代主持僧人努力的結果,而那棵祈願樹就是歷代主持功德加持才擁有了能轉運和祈福的效果,是萬萬不能被毀的。”
顧平安和厲政宇雙雙蹙眉,這主持說的也是人之常情。
“那我們先把祈願樹封印在這裡您看如何?”厲政宇退了一步。
主持沉吟著,手裡的佛珠一顆顆捻過去,“不知道幾位準備如何封印?”
“那樹上的每條綢帶都帶有煞氣,且綢帶下的鈴鐺內只怕是裝了蠱蟲,所以我們需要把紅綢都剪斷,然後再樹下設陣壓制煞氣,剋制四聚陣的運轉。”顧平安道。
其實最徹底的方法是把紅綢都解下來,但是樹上的紅綢密密麻麻滿滿當當,掛滿了幾百年來祈福人的願望,有的風吹日曬下只怕早已和大樹融為一體,要把這些紅綢一條條解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主持再次沉默,那些紅綢早已是祈願樹的特色,無數信仰附著在這之上......
主持閉了閉眼,“此時我還需和寺廟其他主事人商量商量,兩位先請回吧。”
“主持你——”厲政宇忍不住有些著急,“這可事關你們整個護城寺的氣運,拖得越久後果越嚴重!”
顧平安拍了拍厲政宇的肩膀,“我們也沒時間在這裡過多停留,主持,這一個四聚陣影響的不止護城寺,還有撫州幾十萬民眾的命運,四聚陣所存在的時間越長就會給當地的人帶來更多的不幸,甚至會影響人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