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歷史軍事>1850再造中華> 第152章 施政綱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2章 施政綱領

資政院第一次集會,楊烜的發言使議員們備受鼓舞。

有個官僚代表問道:“大元帥,我想問下,咱們軍政府留用了許多舊官僚、胥吏。以後,軍政府會一直留用他們嗎?”

楊烜笑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只要他們盡心辦事,一心為公,我們當然會一直留用他們。”

當時廣西州縣,大縣人口可達十幾萬,一縣胥吏則在一千人左右。一名官吏需對應一百多口人,當時通訊條件落後,政府組織效率絕對高不了。

楊烜已經下令,要求各級軍政府應至少留用一半胥吏,以保證政權穩定。

開明縉紳鄒文清問道:“大帥,均田免賦一旦實施,地主皆要失去土地。政府鼓勵設廠,可地主都沒有辦廠經驗,能成嗎?”

這也是一個頗受關注的問題。楊烜對道:“諸位無需費心。軍政府會幫忙籌建若干個工廠,吸收地主參股。等工廠進入正軌後,再交由股東管理。

“我們的思路是,先集中精力、財力培養幾個大工廠,形成示範效應。有了大工廠,就能帶動形成小工廠,就能形成一大片產業。

“對於工商業,我們軍政府是極力提倡的。英法美三國船堅炮利,都是建立在發達的工商業基礎上的。我們華夏一直以農業立國,在農業時代是無可匹敵的世界強國。

“如今,世界已經進入工業時代。我們必須積極發展工商業,擺脫小農經濟,才能復興華夏,才能重新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因此,暨南軍政府將大力鼓勵工商業,將大力提高商人地位。在工商業領域,軍政府主張‘法無禁止皆可為’。只要法律沒有明文禁止,商人皆可涉足,不必請求官府同意。”

楊烜談到高興處,乾脆拓展開了講,借議員提問,闡述起軍政府的施政綱領。

這一番工商業“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言論,出自楊烜之口,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

在封建時代,歷朝歷代為了維護皇權,都堅決主張“重農抑商”。因為商業活動必然促進經濟流通、人員流動,這對古代皇權來說,是個不容忽視的威脅。

明清時,商品經濟開始萌芽,但朱氏和愛新覺羅氏都沒有鼓勵工商業的見識。清初康、雍、乾三帝皆為雄主,卻不約而同地選擇閉關鎖國,繼續強化“重農抑商”政策。

與此同時,西方列強借助第一次工業革命,一躍成為世界強國。至1851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進入尾聲。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醞釀,人類也將進入“電氣時代”。

古老的華夏,仍舊深陷小農經濟的陷阱。滿清無能,經歷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不禁不肯睜眼看世界,反而更加排外,對工商業發展百般掣肘。

譬如,當時便有規定,民間開礦等“重工業”需要工部“部照”營業執照),買賣生絲等“輕工業”需要戶部“部照”。至於開設票號等“金融服務業”,不僅需要戶部“部照”,還要求同行提供擔保。

清朝維持集權,一靠軍機處統攬軍政大權,二靠內閣六部。工部、戶部皆為內閣中的重要部門,是名副其實的中央實權部門。

地方商人要經營工商業,竟然要跑到中央實權部門討要“部照”,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各級官吏都要靠這些特權尋租,從商人身上敲骨吸髓。清末時,光緒帝力推戊戌變法,地方毫無響應。袁世凱執掌北洋,老於吏事,主持官制改革時,亦遭到群臣反對。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滿清之積重難返,由此可見一斑矣。

暨南軍政府主張“法無禁止皆可為”,解開了千百年來加上商人頭上的枷鎖,意義極為重大。

鄒文清是南寧富商,精明強幹,自然明白這其中的意義。倒是有個舊官僚,不免有些疑惑,問道:

“華夏曆來崇尚節儉,重農抑商。如果軍政府鼓勵工商業,會不會造成富人益富、窮人益窮,從而加劇社會動盪?”

對於這種論調,楊烜十分不屑,反駁道:“華夏之所以重農抑商,是因為歷朝歷代都竭力維持小農經濟。在這種小農經濟下,國家治理成本最低,社會活力最小,最有利於維護皇權。

“究其根本,實施重農抑商,純粹是中央王朝無能,以一己之私,廢天下之公。同樣的,崇尚節儉,也是因為中央王朝無能,無力發展經濟,民間窮困,朝廷亦無錢。

“在英、法、美等外國,擁有財富並不可恥,卻能贏得社會的尊敬。外國政府鼓勵百姓賺錢,鼓勵百姓花錢消費。你們也許感到不可思議,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軍政府鼓勵民間致富,比“法無禁止皆可為”更能震撼人心。

其實,世上又哪有不愛財的人呢?在座的議員,不管是舊官僚還是縉紳,哪個不曾想方設法搞錢?正所謂“一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銀”,即便是李孟群這種血氣方剛的年輕官員也不能免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不過,在華夏傳統小農經濟下,商品經濟始終未能壯大。社會財富生成的模式較為單一,主要靠農業收成,效率極其低下。

有個舊官僚名叫夏炎,是南寧本地人。他原是個禮部京官,因年老回到南寧老家,擔任南寧府學官,在本地頗有清望。

滿清官員任職有迴避制度,不得在家鄉、本省任職。但有一個例外,官員可在家鄉擔任學官。學官主管教育,是個名副其實的清水衙門。

夏炎對教育問題特感興趣,問道:“大元帥,軍政府主張大興教育,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對此,楊烜早有準備,答道:“教育乃百年大計,也將是軍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大興教育,我們主要從兩處著手。

“第一,實施完全免費的初級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乃是強制教育,學制六年,面向七歲至十二歲的幼童。所有適齡兒童都要無條件入學,父母無故不送幼童入學者,軍政府將對其額外加稅。

“軍政府將籌集經費,普遍在村一級建立公學,實施初級義務教育。學校不收學費、不收教材課本費,並額外提供一頓免費午餐。

“初級義務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價值觀的重要一環。各級公學將使用統一的教材,在宣教部指導下開展教學活動。在初級義務教育階段,軍政府禁止私人辦學。

“第二,實施不完全免費的中高階教育。學生在初級公學畢業時,南寧、太平兩府會組織統一考試。優秀者可免費升入中級教育,稱為中學,學制三年。學生若成績不佳,亦可支付學費,升入中學。

“軍政府將在鄉鎮一級建立中學。與初級公學一樣,軍政府嚴禁私人開辦中學。

“中學畢業後,由軍政府宣教部組織統一考試。成績優秀者可免費轉入高階教育。學生若成績不佳,亦可支付高額學費,升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階段,私人始可參與辦學。

“高階教育主要由四所學校組成,即陸軍學堂、水師學堂、暨南大學堂、實務學堂。陸軍學堂、水師學堂主要為黑旗軍培養人才,兼為培養測繪、造船、駕船、電報等方面的人才。

“暨南大學堂將是軍政府最高學府,模仿西洋大學,設文、理、工、法、醫、農等學科。實務學堂主要培養實務人才,包括行政、農林漁業、警政、稅收等。”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