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歷史軍事>1850再造中華> 第154章 籌劃均田免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4章 籌劃均田免賦

實施均田免賦,第一要緊的便是搭建工作班子。楊烜對此極為重視,親自掛帥。黑旗軍總參謀長馮可欽、暨南軍政府總參議楊國琛也深度參與此事。

馮可欽主要負責培訓幹部,抽調黑旗軍骨幹,執行分田政策。楊國琛主要負責發動佃農、官吏、開明鄉紳,調查人口、耕地,確定分田方案。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王豐延,是黑旗軍執行均田免賦政策的重要骨幹。王豐延祖籍浙江紹興,原是廣東三水縣的錢穀師爺,後加入黑旗軍。

明清兩代,紹興師爺人才輩出,隱然成為一股政治勢力。師爺雖不是官,卻是官員的智囊、幕僚,能夠影響官員決策。

清朝嘉慶帝曾講過“本朝與胥吏共天下”。師爺屬於胥吏中的上層人物,師爺混得好,照樣可以呼風喚雨。

譬如,左宗棠在湖南兩任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下擔任師爺。張亮基、駱秉章號稱名臣,卻對左宗棠言聽計從。時人稱左宗棠為“二巡撫”,湖南官場只知有左宗棠,不知有巡撫。

這位王豐延四十出頭,老於吏事,是個很難得的人才。他如今在軍政府財政部田賦司擔任司長,是執行“均田免賦”政策的重要幫手。

王豐延熟悉清朝賦稅制度,受到楊烜等人的重視。

這天,楊烜召集開會,研究均田免賦事宜,王豐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說:

“愚以為,實行均田免賦,首先要清查人口、耕地。現在離春耕只有六個多月時間,時間很緊,任務很重。如果挨家挨戶核查人口,實地丈量土地,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要想搶在春耕前分配土地,就得想辦法取得戶書、糧長的支援。”

戶書是州縣戶房裡的書辦。

書辦雖是不入流的胥吏,卻是各級政務的實際操辦者,地位極其緊要。

滿清以科舉取士,挑選出來的官員飽讀讀書,甚是清貴,卻不懂實際政務。各級衙門的基層公務,只有書辦才熟悉。其中的實情、關鍵、決竅,為不傳之秘,只在父子之間流傳。

所以,書辦多為世襲。特別是緊要崗位,往往由一家一姓代代相傳。

乾隆五十六年,大將軍福康安西征凱旋,回京向戶部奏銷軍費。當時的戶部書辦,竟敢向福康安索賄兩百萬兩白銀。福康安急於報銷軍費,也只能忍氣吞聲答應。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同樣的,曾國藩率領湘軍平定太平軍後,也要向戶部報銷三千多萬兩軍費。按當時的陋規,曾國藩要給戶部書辦一厘三毫的“部費”,合計四十多萬兩白銀。曾國藩派李鴻章與戶部書辦接洽,把部費壓到了八萬兩,又與戶部打官司,事情鬧到軍機處。

軍機處大佬知道湘軍軍費是筆糊塗賬,便發話免除戶部書辦稽核,只在戶部備個案即可。戶部書辦們聽聞湘軍奏銷軍費,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得此訊息,書辦們宛如晴天霹靂,恨得咬牙切齒。

但曾國藩何許人也,即便得了軍機處的指示,也不敢得罪戶部書辦。他日後要剿捻,要辦洋務,要擔任地方總督,事事都要與戶部打交道。到時侯,書辦們從中作梗,事情就不好辦了。

曾國藩從湘軍軍費中湊出八萬兩銀子,乖乖交給了戶部書辦。

與福康安相比,曾國藩受戶部書辦盤剝小,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湘軍地方實力派的崛起、滿清中央權威的式微。

到了地方上,各級州縣衙門往往設有“三班六房”。戶房對應中央的戶部,掌管土地、戶口、漕運、救荒、田賦、派捐等財政收支事項。

戶書就是戶房胥吏的頭頭。戶書是“魚鱗冊”的實際持有者,對州縣的耕地、人口極為熟悉。一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地主情況,戶書一清二楚。

州縣官員多是讀書人,不懂得實際政務,又是外地人,多靠師爺佐理政務。師爺中,最重要的是刑名師爺、錢穀師爺。

師爺多是紹興人,對本地情況也不熟悉。錢穀師爺要想完成徵稅業務,必須與戶書搞好關係。厲害的錢穀師爺,可以治住戶書,從而完成年度賦稅額度,又不會引起民變。

若官員、師爺都顢頇無能,戶書無所顧忌,就能在田賦上大做文章。張冠李戴、欺上瞞下、中飽私囊,都是戶書的本事。

官員、師爺也不願招惹戶書這樣的地頭蛇,只要戶書幫忙完成徵稅額度,就對戶書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古時州縣,戶書在胥吏中最為闊氣,家境最為富裕。

幸好,王豐延是一位頂有本事的錢穀師爺,對南寧府戶書的把戲一清二楚,把這位戶書治得服服帖帖。

這戶書心甘情願把南寧府“魚鱗冊”獻給王豐延。王豐延見他頗識大體,便也投桃報李,推薦他到南寧軍政府財政處任職。

“魚鱗冊”是舊時為徵派賦役、登記土地所有權而編制的土地登記簿冊。

王豐延老於吏事,一眼就瞧出戶書貢獻的“魚鱗冊”詳實可靠,年份較近。黑旗軍攻克南寧城時,曾在知府衙門簽押房裡搜到一份“魚鱗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份“魚鱗冊”算是正冊,歸南寧知府所有。但它製作於嘉慶年間,年份久遠,內容粗陋,遠不如戶書私藏的“魚鱗冊”精細。

有了戶書的“魚鱗冊”,軍政府就大致準確掌握了所屬的土地、人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召集里長、糧長,要他們交出各自的黃冊,與戶書的“魚鱗冊”互相印證。

王豐延說:“滿清沿用明朝制度,在鄉下設立里長、糧長,多由大戶擔任。里長又稱地保,多由當地耄老擔任,負責掌管戶口、治安等事。糧長則專門負責劃片徵稅,完稅後納於州縣戶房。

“因此,里長、糧長才是最底層的徵收田賦者,對當地人口、賦稅最為熟悉。其中,又以糧長最為緊要。本朝之初,地主對糧長之職趨之若鶩。因為糧長可與官吏攀上關係,又能借機發財。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自道光以來,朝廷賦稅加重。各地層層加稅,最後都落在糧長身上。近些年,中國氣候轉冷,糧產收成減少,賦稅卻不斷增加。各地老百姓聚眾抗糧殺差,糧長完不成徵稅任務,甚至還出現自掏腰包倒貼的現象。

“大地主有錢有勢,紛紛辭去糧長之職。如今南寧、太平各地擔任糧長的,多由中小地主輪流擔任。這些中小地主逃亡得不多,咱們可以儘量爭取他們,甚至可以選取其中的開明者擔任稅吏。”

楊烜點點頭,對王豐延的主張表示贊同。他說:“人之初,性本善。好的制度能讓壞人變成好人,壞的制度卻能讓好人變成壞人。滿清貪官汙吏橫行,與制度的崩壞不無關係。

“戶書、糧長、里長也不全是壞人。我們這次均田免賦,要想盡快實行,應當儘量爭取他們的支援,至少不能讓他們從中作梗。

“不過,有一點我們要格外注意。軍政府代表的是百姓的利益,維護的是百姓的利益。軍政府實施均田免賦,最大的後盾是黑旗軍,最大的倚靠是百姓,而非這些戶書、糧長、里長。

“我們爭取戶書、里長、糧長,主要看重的是他們手裡的魚鱗冊、黃冊。離開了戶書、里長、糧長,咱們照樣可以均田免賦,千萬不可遷就他們。

“而且,戶書、糧長的魚鱗冊、黃冊也不可全信。凡事都要得到老百姓的印證,方可相信。我們不能為了推動均田免賦,讓渡一分一毫老百姓的利益”

楊烜一貫主張民謀利,在這方面具有宗教般的虔誠。王豐延連忙應允,自不必說。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