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算比較幸運的,嘗百草數次中毒,為了出版《本草綱目》,七十多歲的時候還在奔波!可這樣的民族文化遺産卻並沒有被很好的傳承下來,甚至還有人把中醫藥妖魔化,說中醫藥是騙人的把戲,可靠性沒有經過臨床檢驗,不科學,每次聽到這些我都很痛心。”說到這裡,洪詠梅嘆了口氣,“其實啊,那些批判中醫藥的,往往都是不瞭解中醫藥的。你肚子疼,去看西醫,西醫會說這是胃的毛病、這是肝的毛病,給你治胃、治肝,回頭吃一堆藥,肚子倒是不疼了,渾身開始起疙瘩,他會說這是你面板的毛病,得治面板,其實他不知道,這恰恰是因為之前胃藥、肝藥引起來的。而中醫不同,中醫是把人當做一個有機整體,所謂的病,其實是身體不平衡的一種表現,所以,中藥並不是用來治病的,它只是用來調節人體平衡的一種手段,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有按橋、針砭、湯劑之分,最離奇還有一科叫祝由……”說到這裡,洪詠梅忽然打住,笑笑道,“扯遠了,扯遠了,人老了,就喜歡發牢騷,今兒在姑媽這兒吃,我給你做炸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