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八三小團> 29、見習記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9、見習記者

做為丹北大學校長,詹明遠人脈很廣,然而對於女兒求他的事,認真地想過之後,還是決定找老同學、晚報社長王文禮幫忙。因為他明白,女兒費了這麼大周折鄭重託付,是希望自己能幫白小丁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根據他的求職方向,做一名新聞記者無疑是首選。王文禮是晚報社長,也是丹北宣傳口的老人兒,和日報、晨報以及其他幾家報社的領導都很熟,對各家的情況也瞭解,能說得上話。

詹明遠提前打電話給王文禮約他小聚,後者很痛快地答應了。約定這天,他在一家主打海鮮的餐廳定了個包間,點了幾個精緻的小菜,並自帶了兩瓶五糧液,王文禮到後,兩位老同學隨心所欲地邊吃喝邊暢聊,酒至半酣,王文禮臉色微紅。

“老同學呀,我知道你一向都有兩不情願,其一是不情願求人辦事,這其二,就是不情願請人吃飯。今天你不但請我吃了飯,還把珍藏多年的好酒拿出來給我喝,我可是有點受寵若驚啊。”

“文禮啊,”詹明遠拿起酒瓶為王文禮倒酒,“今天請你吃飯我是情願的,而且還想求你辦事哩。”

“你看你看,”王文禮故作訝異狀,“我就知道,這天底下哪有白喝得好酒嘛!早告訴我我就不來啦!”

“就是怕你不來才不告訴你的,現在你吃了我的飯喝了我的酒,我的事情你就得幫我給辦嘍!”

王文禮用手點點詹明遠,兩人一齊笑了。

“明遠,”王文禮想了想問道:“上次你給我打電話,說想推薦個學生到晚報當記者,是不是……”

“對,就這件事。我知道你們社的記者招聘已經結束了,我想請你幫我留心一下類似的工作,推薦一下我那個學生,畢竟丹北新聞界的情況,你比我熟悉。”

詹明遠說得很客氣,對於體制裡有頭有臉的人來說,相互之間推薦個人、調動個工作是很平常的事。

“好我知道了,”王文禮點點頭,“明遠,我多問一句,你說的這個學生是誰呀?他的事怎麼讓你這麼上心?”

“他呀……”詹明遠遲疑了一下,“他是小派的好朋友,他們是高中同學。”

“哦,他叫什麼名字?”

“叫白小丁。”

“白小丁?”王文禮沉吟著,“這麼巧……”

“怎麼你認識他?”詹明遠有點驚訝。

“嗯,”王文禮點點頭,“上次我們社招聘他也報名了,而且我還面試過他呢。”

“哦?那你覺得他怎麼樣呢?”詹明遠追問。

“挺好的!”王文禮肯定地說:“那天他是最後一個進來面試的,我問了他不少問題,他反應蠻機敏的,人也比較紮實,不然的話,我印象不會這麼深。”

聽王文禮這麼說,詹明遠心一寬,如果這位老同學對白小丁印象不好,那這件事就不能求他給辦了,“嗯,這孩子是挺不錯的,大學四年,一直是我們學校學生會的幹部。”

“他的筆試試卷我也看了,分數很高,綜合打分的話,在將近二百個應聘者,他應該是名列前茅的,可惜名額只有兩個……”王文禮思忖了一會兒說:“明遠,既然你說的是白小丁,那讓他到晚報來工作也未嘗不可。”

“你們那人不是已經招齊了嗎?”詹明遠不解。

“上次是招了兩個人,”王文禮點了點頭,“但晚報的記者隊伍整體還是偏弱,來年我們還準備擴版,記者肯定是不夠用的,我想,可以先讓他來當見習記者。”

“見習記者?”

“對,見習記者暫時沒有編制,工資也會比正式記者稍少一點,如果在一年見習期內工作勝任的話,我就可以給他轉正,你覺得怎麼樣?”

“可以啊!”詹明遠眼睛一亮,果真如此的話,小派託付的事他也就算是辦成了。

“嗯,”王文禮說:“如果他願意,下週就可以來社裡報道。”

詹明遠聞言大喜,端杯向王文禮敬酒,“哎呀老同學啊,你幫了我的大忙,謝謝啊!”

“明遠,你真不用跟我客氣!說實話,如果你提的這個人不是白小丁,我恐怕不會這麼處理,是他的話,就可能是你給我們社找來了一匹千里馬,回頭我還得好好謝謝你呢!”兩人相視而笑,碰杯喝一口酒。

“哎呀老同學呀,”詹明遠放下酒杯,“我知道你這麼說是在寬慰我,這個情我領了。最近這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多崗位少,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了,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得了的,我們校方一直在為畢業生們的工作問題發愁呢。”

“是啊,國家勞動力市場不平衡,就業壓力大,尤其是像白小丁這樣的八零後一代,大學畢業生持續增多,就業越來越難了。”

“嗯,人們對八零後的印象一般都是‘幸運、幸福的一代’,我看不盡然啊,他們面臨的壓力一點也不比前輩們少,從小派和她的那些同學身上反映得就特別明顯,就業難是首當其衝的。”詹明遠說。

“是啊,”王文禮點點頭有感而發,“和七零、六零、五零們相比,八零後的確沒受過什麼苦,生活要比前輩們要好很多,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啊,你比如他們趕上了計劃生育,大部分八零後都是一個人孤獨地長大;等上了學,等待他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排名、家長會。而家長們幾乎都是一個目標,那就是希望子女能完成自己當年沒辦法實現的夢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對孩子的培養撫育上,期待超越了理智,壓力自然就形成了。”

“等到考大學的時候呢,擴招了;上了大學,又取消了公費。父母們不得不為子女們的教育費用買單;而十年寒窗之後呢,等待八零後們的早已不是以前的鐵飯碗,什麼‘旱澇保收’、‘分房福利’也都一去不復返了,迎接他們的是就業大戰和職場競爭,他們只能面對,別無選擇。”

“所以我用三句話形容八零後:生在蜜罐裡,長在鳥籠中,活在戰場上!”

兩位老同學一邊聊一邊感嘆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