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八十五章 茶藥本同源(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五章 茶藥本同源(下)

農天一用形象描述道:“熾熱的夏茶。”

巫青說:“夏茶相比較於春茶或秋茶,就少了許多韻味。因為茶主要產自南方,而夏季正是南方多雨的季節,此時雖然是枝繁葉茂卻不易採摘,此時茶葉中水分含量過多,比較澀口,味道不夠純正,茶湯苦澀,葉底質硬,加之天氣炎熱,極易破壞茶樹正常生長。”

農天一喝著茶,用心聽其母的講解,彬彬有禮。

巫青補充道:“不過,夏季也有一部分地區,將上好的茶葉作成紅茶,茶的品質也較好,湯色紅豔,滋味濃重,較為苦澀。但夏茶的數量極少,因此也是不多見的。”

在熱氣襲人,酷暑難耐的夏季,多喝點綠茶更有益人體健康,因為綠茶性寒,寒可清熱,且滋味甘甜,生津止渴,一來可以消暑降溫,二來可以補充營養和能量,何樂而不為呢。

農天一又打了個比方:“涼爽的秋茶。”

九月的清晨,農天一走在天心岩茶園,看見滿山的茶樹,那葉子一片、兩片、三片……而在樹林裡卻是金黃的落葉。農天一的腦海裡,一個成語馬上跳了出來:一葉知秋。

《淮南子▪說山訓》裡說:“以小見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此時讀來,農天一似乎有了不勝淒涼之感。但再一細想,其實也用不著為落葉傷感。這就像它完成了和大地母親的告別儀式,無需問它去了哪裡。

巫青侃侃而談:“秋茶的採製,分為早秋與晚秋。白露節氣前後採製的秋茶,稱為早秋茶;白露到霜降採製,則稱為晚秋茶。秋天只適合一部分茶葉的採摘。有人說,秋茶更有味道,也不無道理。”

農天一忽然想起陸游《秋興》裡的詩句,輕聲念道:

“鄰父築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

等閒一日還過卻,又倚柴扉數暮鴉。”

經歷了春夏兩季的醞釀,此時的茶葉,吸收了大自然中所有的養分和能量,茶樹生長茂盛,枝葉飽滿、伸展自如,這個季節雨水較少,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營養充沛,特別適合採摘,且茶色深綠,香氣純正,味道醇厚。因此,能喝上一道上好的秋茶,那也是飲茶人的一大幸事。

農天一沿著自己的思路往下說:“浪漫的冬茶。”

巫青解釋道:“冬茶”,就是在冬天飲用的茶。主要是指入冬前採摘的茶,儘管南方四季如春,可也分春、夏、秋、冬四季,植被也有花開花落之時,否則春茶從哪裡來?

農天一連聲“嗯嗯”。

冬天是休閒娛樂的最佳季節,大家奔波忙碌一年,只有到了冬天,大多數人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閒下來。無論是在溫暖的家中閒居,還是到溫馨的茶樓小聚,都會以茶待客,以茶會友,好象此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茶水的作用。

它溫暖大方,熱情洋溢,意蘊嫋嫋,韻味雋永,濃濃的親情,真摯的友情,在寒冷的冬季與暖暖的茶水之間體現得淋漓盡致。冬季喝茶的首選應為紅茶,因紅茶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內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等能量,且有去膩消食、生熱暖腹等功效。

至於說什麼季節,該喝什麼樣的茶,關鍵還要看個人的喜好。有的喜歡喝綠茶,有的愛紅茶,有的一年四季不離茶,這就是一種嗜好了。

美麗的事物大家都喜歡,既然上帝創造了美,那就是讓人們去欣賞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因此,農天一引用蘇東坡的千古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來比喻茶葉之美、茶葉之態。

巫青則用“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相對應。

說完,娘倆相視一笑。

這其中的意味,無非是借用詩人以擬人的筆法和古人的感受,來道出他們對茶的無限讚美和熱愛。

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把這句話引用過來,就是人們常說的“茶緣”了。

茶來自於天然,回報於天然;緣來自於自然,回報於自然。因此也就有了“茶緣”之說。好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

這天,農天一看茶書上有一則趣事,不甚明瞭,便問道:“母親,何為茶緣?”

巫青略微想了一下,說道:“茶緣,不外乎就是天緣、地緣、人緣、佛緣。”

農天一說了一句風趣的話:“母親,人的某種緣分,是不是天註定啊。”

巫青笑道:“天緣,既是天時,也指天氣、氣候。也就是說茶要有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這是上天賜予的。老百姓常說,種田人就是靠天吃飯,指的是天氣的好壞。這是天成也是天緣。”

的確,老天爺不睜眼,不是乾旱就是澇災,這樣的天氣怎麼會種出好莊稼、長出好茶來呢?生活中常用的詞語有:天氣、天然、天生、天體、天意、天堂、天險、天好等等,它既是至高無上的,又是純潔無暇的。

農天一似有所悟。

巫青接著說:“這地緣,既是地利,也指園地、土質。光有得天獨厚的環境,靠天吃飯那是萬萬不可的,地是要人種的,那是要靠人的雙手創造的。俗話說的好,誰知杯中茶,片片皆辛苦啊!”

種茶、採茶,管理、製作,這其中每一個過程都有著極為複雜的工序,它是茶人集勤勞和智慧於一身,刻苦鑽研、精心培育、苦心經營和細心管理的結果。

巫青說:“人緣,也就是人和嘛。以人為本,天作之和。這個你要慢慢體悟才是。”

農天一說:“母親,知道了。”

茶從採摘到製作都是人在操縱,是純人為因素。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是農業和醫藥的最早發明者,他不但發明了農耕技術,而且還發明瞭醫術,制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等。又因為他長期給人治病,嚐盡百草並發現“荼”,這樣人們的生活中又增添了“茶”,並開始了由藥逐步轉化為全球最大飲料的漫漫歷史過程,“茶”也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巫青說,最後就是佛緣了。“天下名山古剎多,自古高僧愛鬥茶。”

談到佛緣首先讓人聯想的就是“禪茶一味”這四個字,“濟人茶水行方便,悟道佛門洗浴塵”。茶與佛教的淵源可謂由來以久。禪,靜坐之意。這與僧人、道士修身養性、寧靜清心、坐禪修行是分不開的。千百年來,他們種茶、製茶、研究茶,幾經風霜、歷盡坎坷,同時,茶道又融匯了道家、佛家、儒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使茶道充滿了撲朔迷離和神秘之感。

事物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充滿神秘,就越是想去探究,這其中就有一個“緣”字,“佛緣”也就由此而來吧。這裡面深藏若虛的妙境,只有茶者在品茗過程中去慢慢體會了。

於是,巫青以陸羽為例進一步闡釋:茶聖“陸羽”自幼就生長在佛寺,從小就受到了佛家的薰染,他自幼聰異好學,後得高師的指點,學養有成,但由於時世動盪,故無意仕途而一心隱居著書。也就有了不朽之作《茶經》的問世,並流芳千古。千百年來,人們把陸羽崇奉為“茶神”,尊其為“茶聖”。不單純是因為他愛茶、種茶、製茶、研究茶,並寫書論著,更重要的是他為人謙和,博學多才。除《茶經》外,他還著有許多著作,只是因其茶而被淹沒。

這時,農廬從外面辦完事回到家中,聽母子倆在談茶事,便湊了過來。

農廬藉機說道:聽你奶奶講你的太爺爺,行善積德一輩子,搭茶棚施茶路人,搭木橋方便行人,最後開創了咱們農家的茶葉基業。你要懂得積善行德,不忘根本才是。

聽到這裡,農天一有些感動:“父親,孩兒懂了。”

農天一的太爺爺農旺年,是一位慈祥善良、善解人意、樸實無華的茶人,他笑談人生,在隱忍中逐漸發展壯大了茶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是農家開天闢地的大人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