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一驚訝不已,說道,這兵馬洞寬廣闊大,可容千軍萬馬,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呀。
其父說,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駐過兵馬呢。他派關羽領兵統帥,準備據此進發川蜀,爾後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右前方呈現一洞口,數米外為楊樹洞。楊樹洞內,鐘乳石筍比勢而生,造型各異,惟妙惟肖。真可謂:謎中謎幻,妙不可言。
此時,他倆興致沖沖地來到緊鄰武陵峽的消水洞,只見洞口周圍樹木蔥鬱,翠綠碧透。
其父說,若是下雨時,山洪流經此洞,很快就消失了,消水洞由此而得名。
農天一說,真是奇怪了,消水洞竟然又與武陵峽的月亮洞、天坑洞相連,妙趣橫生啊。
由於這四個洞都是穿底的天坑,一旦降雨或遇山洪,洞內就成了天然的溢洪道,消水洞的雨水就會流到月亮洞內,然後衝出峽口,自然排掉,而兩洞其實相距達十多里。
農天一直呼不可思議,這種自然形成的奇特現象,確實令人費解,也讓人叫絕。
有趣的是,楊樹洞、兵馬洞、天坑洞和月亮洞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地下景觀長廊,並且每個洞中都有眾多的石鐘乳造型,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洞深處集流成潭,清澈見底,碧綠如鏡。其中,月亮洞以其地勢險峻、攀登艱險、遺址眾多和豐富的民間傳說獨領風騷。
農天一激動地說,天坑洞蜿蜒連環,楊樹洞的寬闊無比、洞深莫測、險象環生,真是絕了。
不僅如此,這峽中還有茶的故事,茶人的傳奇病與這絕世風光,自然地融為一體。
相傳,武陵峽附近有一位老茶農,生平喜歡種茶,又信奉佛教,時常敬奉一座觀音石像。
每天早晚,他都會在觀音佛像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有一天晚上,他在熟睡中,夢見自己徑門而出,來到一條溪澗邊,在峽谷的石縫中間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以往所見過的茶樹有所不同。
於是,第二天清晨,他便順著夢中的路徑尋找而來,果然在觀音像石坑的石縫中找到了夢中的茶樹,他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
這個老茶人十分高興,便將這株茶樹挖回去種在自家的一口土瓷缸裡,悉心培育。因為這茶是觀音娘娘託夢得到的,又地處武陵峽口,老茶人故取名“峽口娘娘茶”。
自古佳茗出深山。之後,當地人把“峽口娘娘茶”,又稱為“白豪銀針茶”。因此,素有茶鄉美譽的雲霧山武陵峽,因出產特質的“白毫銀針茶”而被外界所熟知。
農廬解釋道,“白毫銀針茶”外形滿披茸毛,芽尖嫩鮮,色白如銀,熠熠閃光,芽長寸許,狀若銀針,故稱之“白毫銀針”。
農天一認真聆聽,時不時發出贊同聲。
長期以來,白毫銀針茶給人們以不盡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並賦予了深邃的茶文化內涵。
農天一常年跑外,時常想:是呀,家鄉是個美麗而神聖的地方,不僅山川秀美,峰巒疊嶂,而且土壤肥沃,氣候適宜,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植物生長的理想之地,所以能夠生產出許多名茶……
為何荊山名茶有如此魅力呢?這是因有其獨特的天然氣候條件、傳統栽培技術和精緻加工製作工藝,其色形香味俱佳,品質優秀,外條緊結、湯色明亮、清爽回甘、韻味無窮,具有益脾胃、降血壓、降膽痼醇等功效,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是優質的保健飲品,因此深得客商和普通民眾的喜愛。
農天一生長在茶人世家,對茶葉有著特殊的情感,從喝粗茶到品好茶,漸漸地品出茶的韻味,也品出人生的真諦。
他經常與朋友們分享品茶之樂趣,講述武陵峽白毫銀針茶栽培歷史、生長習性、製作工藝、所含成分、特有功效等,娓娓道出“白毫銀針茶與銀針姑娘”的美麗傳說,並與大家一起分享濃濃的茶情。
特別是在冬季,農天一泡上一杯白毫銀針茶,呷一口,一股暖流便湧心頭,流淌周身,令人心曠神怡。就是在外跑生意,農天一也會隨身帶上幾包白毫銀針茶,掏出一包置於杯中,衝上開水,頃刻間,那白絨絨尖毛,束束上升,如針如箭,又徐徐下降,沉入杯底,那情景蔚為奇觀,充滿詩情畫意,讓人浮想聯翩。
他彷彿又回到魂牽夢繞、蕩氣迴腸的武陵峽谷之中……
大家品著一杯甘味醇厚的白毫銀針茶,甜甜美味滋潤心田,與峽中美景一樣同呼吸,感到妙趣橫生,精神愉悅。
農天一愛茶,更鐘愛家鄉的武陵峽。
這峽州珍品白毫銀針,生長於高山峽谷,滋潤陽光雨露,吸吮大地養分,凝結了一代代茶人的聰明才智,所以與眾不同,滋味獨特,美妙無窮。
這峽州珍品白毫銀針,是靈性的植物,甘味醇厚,韻味獨特,養神滋髒,具有滋補養生之功效。
這峽州珍品白毫銀針,身姿苗條,清淡芳香,如同荊山茶人的性格和品質,釋放出內秀外美的光澤。
茶,不愧為世界上最美妙神奇的第一飲品,也滋養著一方百姓。茶,永葆品質,福祉人類!
而一段幽深、一條神秘的峽谷,再加上縷縷鄉情的白毫銀針茶,對農天一而言,是格外親切而深刻的。
後來,農廬借品茶之機,又跟農天一講起白毫銀針茶的一段舊事:
相傳,有一日皇帝剛起床,太監端上一杯冒著縷縷白煙的白茶呈給皇上,陣陣芬香撲鼻來。
皇帝喝了一口,頓時唇齒留香,沁人肺腑,喜動龍顏,於是問太監:“方才是什麼茶呀?”
太監忙回話說:“是鄂省峽州武陵峽進貢的白毫銀針茶。”
皇上覺得清香醇厚,滋潤心田,深感白茶神奇,便口授聖旨:“賜鄂省武陵白茶名”,意喻武陵峽出產頂尖白茶也。
從此,武陵白茶名聲大振,沿用至今。由此可見,武陵峽白毫銀針茶之魅力了。
白毫銀針至尊至貴,被歷代文人學士推為茶中珍品。有詩云“武陵靈芽天下精”之讚譽,靈芽即白毫銀針茶也。所以說,古時的武陵峽口茶葉就聞名遐邇了。
此時,農廬是這樣描述的:外形滿披茸毛,芽尖嫩鮮,色白如銀,熠熠閃光,芽長寸許,狀若銀針,故稱之“白毫銀針”。
農天一心領神會。
今天上午,農天一坐在自家茶室品茗,正在沖泡武陵白毫銀針茶,頃刻間,那白絨絨尖毛,束束上升,如針如箭,又徐徐下降,沉入杯底,這情景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