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口茶木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口茶木箱

如果說,花一年時間做一個茶葉大木箱,恐怕農廬還是頭一個!

這件事得從頭說起。那一年,為了原裝出口木箱“頤紅茶”,這些紅茶木箱走過萬里茶路,遠赴俄羅斯。

這些遺留下來的茶葉箱子,記錄了當年茶葉出口的包裝形式,桐木板茶箱內襯牛皮紙和鋁箔,木箱大小根據貨櫃尺寸專門定製而成。木箱是當年茶葉出口最主要的包裝形式,後來由於成本上漲而逐漸被其它材料所代替。

這種傳統的用木箱儲存茶葉的方式極其獨特,這不禁引起了農天一的興趣,當現代茶器變得越來越華麗和複雜的時候,農天一反而更想遵循傳統,迴歸本質。

前些年,農天一在漢口尋找好喝的紅茶時,就幸運的邂逅了紅茶箱子。荊山東南部有一個碼頭,當年大部分外銷的荊山茶都從這裡啟程運到各地,正是由於這種歷史原因,在沮江碼頭一帶有很多木匠手藝人,還保留了製作茶葉木箱這一傳統的手藝。

比如農廬,年過五十,卻依然與木為友,與茶為伴,樂此不疲。

有一次,農廬跟農天一說,木箱與一般的物件不同,上好的紅茶封存在木箱中,會跟隨主人生活多年,木箱既是盛放茶葉的載體,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與茶和人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絡,最終成為有了“人情味”的物件。

再比如,之前在市集上,農天一見到白茶牡丹王時,就有很多客商反饋,希望能出一款便於收藏的大體量款白茶,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譽,作為儲存升值的茶品再合適不過了,於是農天一決定製作一款木箱白茶,在木箱的方寸之間,讓更多人繼承、體驗這份傳統,就像故人一樣,溫情脈脈。

只是製作過程比想象中更加複雜,農天一與其父商議,開始就決定找譚木匠,完全按照當年出口的樣式製作了一批箱子,但傳統桐木板材的木箱太過嬌氣,在儲備階段就折損了大半,農天一又絕不允許用有瑕疵的箱子濫竽充數,因此損耗率實在是太高了。其父甚是心疼。

之後的日子裡,農天一徵集了第一批買家的反饋和建議,他又馬不停蹄地跑到景德鎮,尋求有瓷器包裝經驗的師傅指導,從牢固性和儲存穩定性進行結構最佳化,同時保有出口木箱質樸的外觀,所以又進行了兩次打樣。這木箱製作費用當然就高了。但農天一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

或許他們並不是個例。從古至今,人們對於茶葉儲存的探索從未停止,但農天一希望能做這個時代的符號,既能繼承老茶人的經驗,又能以當代人的眼光為其錦上添花。

明代愛茶雅士馮夢禎在《快雪堂漫錄》中寫道:“實茶大甕,底置箬,封固倒放,則過夏不黃,以其氣不處洩也。”

在《乾隆時期的出口古茶》中記載,瑞典人曾經打撈出“哥德堡號”海船,沉船中打撈出了一批來自乾隆年間的茶葉,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茶葉在泥淖中埋藏了240年,竟然是基本完好無損,大部分茶葉還能正常飲用。堪稱奇蹟!

原來茶葉所採用的是木箱包裝,板厚一厘米以上,箱內先鋪一層鉛片,再鋪一層外塗桐油的桑皮紙。內軟外硬,雙層間隔,所以被包裹在裡面的茶葉極難氧化,以至於在百年後仍然無恙,茶香四溢。

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下來的寶貴財富,再加上農天一做第一批木箱時的反饋經驗,並與其父幾番討論後,決定改變木箱的材質,採用更加輕便的桐木,桐木木質軟但不易劈裂,不易變形,就連鳳凰也格外青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桐木可以說是製作木箱最好的材料了。這時農天一在漢口也簽約了更加現代的製作商,精良的製作使得木箱表面更加光滑,這種歲月的痕跡並不刺手,而是隨著時間的潤色日益溫暖。

農天一在漢口的朋友建議,要增加木箱的“儀式感”,讓開箱的時刻變得精緻而浪漫。於是在升級版的木箱中,還隨箱贈送一款行動式螺絲刀,農天一更願意稱之為“鑰匙”,其寓意為:願鑰匙開啟這個充滿故事的木箱子時,嗅到的都是當年一個人許下的味道。

處暑已過,天氣仍燥熱不已。

當農天一的木箱升級款樣品擺在面前的時候,遙一盞秋茶,正好喚醒山野之氣中遙遠的秋味。

其香高,其韻遠,與春茶迥然不同。

農天一放下杯盞,不由得慨然而嘆:終究是秋天到來了。

秋天的色彩,最為斑斕繽紛,彷彿是大自然打翻的顏料盤——颯颯楓林、蕭蕭遠山、悠悠秋水……

誠如古人所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戶外遠足,涼風習習。

農天一與汪紫薇走在落葉鋪滿的山石上,徜徉在蘆葦叢生的秋水之畔,喝一杯秋茶,亦如秋陽暖暖,情意綿綿。

這場秋夢啊,其實剛剛開始,便已如痴如醉……

茶之字,原本就是人在草木間啊!

每喝秋茶,農天一就總會想起:秋水伊人。此時,有“伊人”在一旁,他不覺吟誦起《詩經》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汪紫薇說,先聞茶香,“三濟堂”秋白露有種草藥芬芳,荊山秋茶有近似水果的香甜,都是那麼馥郁綿長,並且幹香與熱嗅、溫嗅、掛杯香、冷後香……都不盡相同。

多麼像一位在水一方的佳人。

沮江上霧氣氤氳,看不清她的臉龐,愈是想靠近,愈是遙遠。她彷彿有許多不同的樣子,神秘、婉轉、豐富……

隔著一江秋水,蘆葦盪漾,一如人的心。

汪紫薇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此時,汪紫薇注水出湯,茶葉在杯底伸展,湯水的滋味厚實起來。

農天一抿了一口後說,香高啊!伴著微微的澀,像那種吃過水果後縈繞唇齒的收斂感。

一如一杯好的黃茶湯,還會凝成果膠狀,色澤金黃明豔,耐泡度高。

一道道沖泡下來,讓他倆忘乎所以,彷彿可以駕著竹筏小舟,在秋水中溯洄從之,逆流而上……

正如陸游的《秋興》所云:

“鄰父築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

等閒一日還過卻,又倚柴扉數暮鴉。”

農天一想多年以後的歲月味道,都可以在這個茶葉木箱中體現,突然又覺得這不就是個可移動的時間膠囊嗎?

在時間面前,萬物平等,東西好壞,時間自有公論,這一點在茶葉木箱身上似乎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一年來,農天一和其父在一個箱子上所耗費的精力,使得它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和最難以忘懷的記憶!

差點忘了說,這一切並不是結束,之後農天一還會升級第三款木箱,至於其中又會有怎樣的驚喜和心思,且待時間來驗證吧!

茶是水,水是財,喝茶既聚人氣,又聚財氣。正是皆大歡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