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逆天?”
麻衣老者深深呼吸一口,說道:“你熟讀詩書,應該知道戰國時期曾經稱霸一時的齊桓公也想過封禪之事,但最後卻放棄了。”
“你可知道齊桓公為何放棄封禪?”
楊塵若有所思。
當初,戰國時期曾經稱霸一時的齊桓公,的確想過封禪之事,史書記載道:
“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
意思是說,齊桓公既成霸業,在葵丘召集諸侯會盟,產生了封禪的念頭。
管仲勸道:“古時候封泰山禪梁父的有七十二家,而我記得的只有十二家。
分別是無懷氏,虙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皆受天命為帝王之後才封禪。”
齊桓公表示不服,說道:
“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
“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
大概意思就是說,我齊桓公這麼牛逼,與以往三代受天命為帝王,又有什麼兩樣?
管仲看出齊桓公封禪之念甚堅,勸道:
“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
意思是說,古時候封禪,條件苛刻著呢,現在咱啥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封禪,是否有點兒不太尊重老天爺?
於是,齊桓公打消了封禪的念頭。
“史書中說,封禪需要用鄗上地區的黍,北里地區的禾,做祭天用的粢盛;用江淮之間生長的三脊茅,編織薦神的席子。東海來貢比目魚,西海來貢比翼鳥,然後還有不求自至的十五種吉祥物出現,才能進行封禪。”
灰衣老者抬頭望天,眸光悠遠而深邃。
楊塵隱約明白了麻衣老者所說的意思。
乾帝封禪之前,可比當年齊桓公面對的情況還要悽慘的多。
大乾這兩年天災連連,壓根別說什麼祥瑞了。
鳳凰麒麟沒有降臨,嘉穀沒有產生,而田野中的蓬蒿雜草茂盛……
乾帝雖然沒有像齊桓公當時那樣,鴟梟等惡鳥數次出現於朝堂,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封禪,絕對不符合古往今來對於封禪的定義。
當年,齊桓公打消了封禪的念頭。
今日之乾帝卻是直接登泰山封禪了!
這絕對稱得上逆天之舉。
因為,傳說中,封禪典禮是受命之君對上天的應答,而君王是否受到天命的眷顧,是需要有特定的事物來加以標誌的。
這個標誌被稱為“符瑞”。
管仲將“鳳凰”、“麒麟”等靈異之物的降臨稱作是君王受命的“符瑞”,這個說法來源自春秋之前的歷史傳說,武王伐紂。
當年,受命於天,伐紂滅商的大周始祖周武王在孟津舉行閱兵,有白魚躍入武王的坐船——白是殷家正色,魚為鱗甲之物。
不期而會的諸侯們將此視作武王代商而立的天命啟示,紛紛勸說:“紂可伐矣!”
周武王卻說:“汝等未知天命,時機還不成熟。”
一時間,諸侯們只得默默等待時機。
直到兩年後,商朝太師和少師因為不堪紂王的暴虐,抱著祭祀的禮器投奔了西周,武王才最終下定了伐紂的決心。
只因,失去了祭祀的樂器,意味著紂王與上天交流的渠道已經中斷,意味著紂王終於被蒼天拋棄了。
隨後,大周出征果真一舉攻滅了商朝!
“史書只是記載禮器,恐怕這禮器乃是傳說中的法器,神器。”楊塵眸光悠悠。
對於乾帝的強大,更為直觀起來。
逆天封禪,反而還成功了。
甚至,還掌握了封神之術!
乾帝可謂真正功參造化了!
連麻衣老者都不得不感嘆:“雖說我不喜歡乾帝,但我不得不承認,他真的很強,古往今來,恐怕很難再出現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說到這,麻衣老者轉過身,看向楊塵,說道:“你應該聽過葉崢對乾帝的評價吧?”
楊塵搖搖頭。
他久居京城,葉崢對大乾來說是一個禁忌,對葉崢並沒有多少了解。
只聽妃雪說過,葉崢當年因為夢來到了大乾,荊軻刺秦時,擊殺了刺殺乾帝的荊軻,成為了天下第一劍客,夢死了之後,大雪漫京城,葉崢一人一劍叛出了大乾,不知所蹤。
“葉崢對乾帝如何評價?”
喜歡兩界長生,從欽天監開始請大家收藏:()兩界長生,從欽天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