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這怎麼可能!”褲頭都還沒繫好的袁術,剛小解完從茅房裡出來,聽親衛彙報陣前戰況,差點驚掉了褲子。
“你華雄不是很拽嗎?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敗在劉備的結義兄弟手中?還一點兒也不堅挺,這不才上了趟茅坑,你就被人家生擒活拿。”這是袁術深深的怨念。這貨趕脆連大帳都沒進去,人家立功,關我什麼事是吧!
大帳內,正是一眾諸侯輪番向劉備和關羽敬酒,說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屁話。關羽神勇,說不眼紅是假的。就像曹操曹老大,是恨不得將關羽扯到自己身後啊!
“關將軍生擒逆賊華雄,逆賊士氣必然低落,我們何不趁此良機攻打虎牢關?”慶功敬酒環節過後,曹操興沖沖地建議道:“只要諸公同心,三軍將士用命,必可攻克虎牢,直取洛陽,救陛下及萬民於水火之中。”
一應諸侯紛紛點頭附議,也各自信誓旦旦必全心盡力,為振興漢室而戰。袁紹袁盟主最終拍板道:“好!明天一早,飽餐之後,三軍盡出,攻打虎牢關!”
……
長沙太守孫堅營寨中,孫堅獲悉關羽溫酒擒華雄,正與三將議論著。
“沒想到劉侯爺的兩個結義兄弟都如此神勇!也算間接地為我們報了一箭之仇。”程普有點感慨地說著,又小心地孫堅說:“將軍,不知我們去求劉侯爺,可不可以要來逆賊華雄的頭,以祭奠陣亡的江東子弟麼?”
“德謀,你錯了!”孫堅苦笑著說:“兩軍對陣,各為其主,這是公,勝敗都無怨。我不恨華雄,我只恨那些公私不分,為一己之利而算計別人的奸賊。”
程普,黃蓋,韓當三將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說因為戰場的勝敗生死要計仇的話,那麼又有那個將軍不是滿身血債。戰場上的仇從來都是在戰場上解決。有本事好好做過一場,將對手踩在腳下就是了。
再者而言,說孫堅敗於華雄之手,還不如說孫堅敗於袁術之手。來自內部的算計,遠比戰場上明刀明槍更讓人難以防備和預料。也更讓人受傷,身心俱傷。
就孫堅個人的秉性來講,報仇也不屑於假借他人之手。堂堂江東猛虎烏程侯孫堅,又不是輸不起。孫堅心中最大的恨就是袁術的斷糧。孫家和袁術就註定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恩怨情仇才剛剛開始。
“將軍,明天聯軍攻打虎牢關,我們該如何?”黃蓋沒有糾結敗於華雄之事,而是問孫堅關於明日要不要參戰。
“該如何?我們都被打殘了,除了給他們掠陣助威,又能如何?”孫堅決定坐山觀虎鬥,打生打死都與自己無關。反正是你們攻下了虎牢,我孫堅跟著溜去洛陽。你們攻不下虎牢,我孫堅也就不去洛陽。
孫堅的想法是很妙,準備打打醬油。有功勞撿就撈點,沒功勞可撈就看著,再要捨生忘死就沒門。可是想法是一方面,而世事從來不由人。
……
劉備和關羽等人在一眾諸侯的追捧聲中,終於身心疲憊地回到了自家營寨。只見郭嘉和張飛幾個傢伙正在吃著點心品著香茶。嗯,沒有上酒,也算知趣。
“應酬得很爽吧?”郭嘉一開口就不是正事,調侃著說:“這些自命不凡的傢伙,只要多點務實,何愁董卓不滅,漢室不興?”
“華雄清醒了麼?”劉備沒有接郭嘉的話,而是關心起華雄來。
劉備知道但凡是修為到了內氣外放境界的傢伙,只要當時沒被打死,多半就死不了。內氣外放境界的傢伙身體素質不知強常人多少倍,生命力也頑強,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尤其是修體的,如典韋,簡直是寒暑不侵,百毒不犯。真的是能打能扛能衝能殺。妥妥的就是活著的鋼鐵俠。華雄就算差點,但也不會因為虎口破裂,被揍成豬頭,就輕易地死去。最多是昏迷時間的長短問題。
“被二哥來了下這麼狠的,內臟都該移位了,那有這麼容易醒來。除非華神醫伸手,不然最少也得三天三夜才會醒。”張飛牛飲了一杯香茶,抹一把嘴角說:“華神醫就檢查一下,說肯定死不了!”
在劉備這個小圈子裡的傢伙,喝慣了炒製茶葉所泡的茶水和逍遙醇釀,養叼了口後,在外頭赴宴也是淺嘗即止。就如張飛和郭嘉,不好好在袁盟主那兒噌吃噌喝,卻跑回來吃個不停,這讓劉備很無語。
“死不了就好!就先不管他。奉孝,剛才袁盟主決定明早全力攻打虎牢關,你怎麼看?”劉備點點頭,對郭嘉說:“你和三弟去掠陣了,對關上守將徐榮又如何看?”
“難矣!虎牢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城牆高,城牆也厚,護城河又深,城門也是精鐵所制重逾千斤,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郭嘉一改嘻皮笑臉的形象,正色地說:“聯軍的攻城器械也就雲梯和投石機。雲梯且不說,投石機也未必可以投這麼高和這麼遠。”
“西涼軍久經戰陣,並不會因為折了華雄就降低戰鬥力。何況西涼軍據關而守,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聯軍佔不了任何便宜。”郭嘉閉目回憶了一下又接著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剛才三將軍追砍西涼軍至關前,就被箭雨逼退。我觀守關將領徐榮,排程有方從容不迫。”郭嘉最後說:“若無意外,我看不到聯軍明天攻打虎牢關的任何勝機。”
“奉孝說得沒錯!”荀彧在劉備期待的眼神中開口道:“要攻破虎牢關只有兩途,其一是內應外合,其二是對方棄關而去。不然,別無他法。強攻只會犧牲更多的將士。”
郭嘉和荀彧說的都沒錯。歷史中關東十八路諸侯聯軍也沒有攻破虎牢關,最後還是董卓自己萌生退意,棄了虎牢關,燒了洛陽,遷都長安。
“那麼明天攻城戰,我們該如何應對?”劉備略顯無奈地說:“我身為聯盟發起人之一,不出兵作戰是不可能的。文若,奉孝,可有良策?”
郭嘉與荀彧對視了一眼,都是一臉為難之色。最終還是荀彧開口道:“打,肯定是要打的。兵,肯定也是要出的。這樣吧,組織一批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配以全身甲冑和堅盾,由三將軍和典將軍帶隊,應該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傷亡。”
荀彧這個辦法,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只能以減少傷亡為目的了。好在劉備軍的鎧甲和盾牌,在歐陽大師的煅造下,防禦效能比以前或其他軍隊的強得多。張飛和典韋兩個也是皮糙肉厚,能打能扛。
“還有,投石機的問題可以解決,關外也可以和關上對射箭矢,卻需要時間。”荀彧算是絞盡了腦汁想方設法。
荀彧的建議是在虎牢關外修建炮樓或堅固的土堆,就可以將士們在上面射箭或投石。如果說要與虎牢關齊高或更高,那麼技術方面要求就很高,需要的時間也很長。至少明天完成不了。
“嗯,先組織一批老兵吧,把全軍最好的鎧甲配上。希望無人傷亡才好。炮樓和土堆到時再說。”劉備採納了兩位軍師的建議。至於無人傷亡,劉備也知道不可能。
帳內眾人也默然,可事實上就要打這麼憋屈的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打不贏也要打。其中不乏向世人證明,我們確實為討董卓救天子舉漢室而來。
戰爭永遠只是為政治服務,或者說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真正決定勝負成敗的,往往不在戰場上,而在戰場之外。而沒有硝煙的政治鬥場上,常常比明刀明槍的戰場更為殘酷和無情。
劉備幾人議定之後,大家各行其事。選拔了二千老兵,其中有三河五校各部一半,曾經是黃巾死士的一半。悍勇,精銳,經驗豐富是他們標籤。
選出的兩千老兵毫無身為炮灰的覺悟,反而鬥志昂揚士氣旺盛,摸拳擦掌準備大戰一場。這讓身為穿越眾的劉備眼晴不由自主地溼潤著。
“這是多好的兵啊!這就是我劉備的兵!”劉備心中默唸,有點感動,又有點傷感。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