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挾持獻帝及后妃,在飛熊軍護衛下走在遷都隊伍的前頭。其後是一眾文武大臣的車隊。再後就是拖家帶口的洛陽黎庶。
在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隊西涼士卒相間其中,個個手持白仞,若不反抗者殺,若有走不動者砍。更有甚者搶人錢財,禍害人家妻女。
以致遷都隊伍沒走多久,就已經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天知道從洛陽到長安該有多少死於路途之上。至此,這幾百萬人對董卓對西涼軍已經達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
“殺!”孫堅舞著古錠刀,一躍而起,終於踏上了一直攻打不下,遙不可及的虎牢關關頭。
袁紹指揮聯軍猛攻狂打了十餘天,在付出十萬之眾的傷亡代價下,終於攻破了虎牢關。虎牢關的守軍也死傷大半,餘下的四萬左右兵馬一鬨而散,誰也不知道跑到那兒去了。
“開啟關門,迎大夥入關!”孫堅一身是血,一屁股坐在關頭過道上,命令程普等人開啟虎牢關門,眾諸侯率部而入。
這時汜水關的七路諸侯也率部過來會師。在離開汜水關時,劉備在郭嘉和荀彧的建議下,以傷兵太多而留顏良和文丑駐守汜水關。陶謙等六位諸侯附議,最後顏良和文丑率五萬兵馬守關,時傷兵有五萬之眾,也都留在汜水關休養療傷。
兩軍一會師,袁紹以孫堅部為先鋒,即刻兵發洛陽。孫堅部稍稍整合一下,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洛陽。
其間一眾諸侯又是毫不例外地將各自的傷兵一古腦兒留給劉備,人數達五萬多。劉備勉為其難地接納,但是提了兩點要求。其一,留兵守虎牢關,以供五萬傷兵休養療傷。其二,一眾諸侯支援或多或少的錢糧,以供五萬傷兵食用。袁紹作主一一答應。劉備便留黃忠率兵馬五萬駐守虎牢關。
別的諸侯是兵馬越打越少。如孫堅部就只剩下一半。所有諸侯都或多或少減員了,只有劉備軍是滾雪球一樣越打越多。
從涿郡起兵時,劉備是帶了一萬兵馬,公孫瓚帶了一萬五。等出涿郡,出幽州,至陳留酸棗會盟這一路上,各種收留之下,不說兵馬,最少隊伍的人數快破十萬。
討董戰鬥一起,劉備又收了十萬多傷兵,這是一眾諸侯不要的包袝人員,無論傷好不好,都是劉備的人了。
再說在劉備軍呆久了,這些傷兵無論痊癒與否,都不會離開劉備。華雄就是個最好的例證。劉備好醫好藥好飯好菜待一眾傷兵,還不忘時時進行洗腦,呃,是進行思想教育。
之後是兵不仞血取汜水關,劉備又接收了汜水關十餘萬守軍。這麼算來,劉備軍的人數已達三十五萬之多。不說戰鬥力,就這人數也是聯軍之中最多的。
……
一路疾馳的先鋒孫堅部,卻發現洛陽附近二三百里都渺無人煙,連雞狗都不可見。這時董卓帶著遷都大隊伍已離開了十幾天。
準確的來說是西涼軍押著趕著殺著砍著逼著洛陽數百萬人群走了。西涼軍反正是把值錢的,或者能帶走的都帶走了。沒見連洛陽境內的墳冢都翻了一遍麼,就別說洛陽城內了,整個洛陽城只剩下空空如也的,一些沒半絲生機人氣的建築。
話說沒一把火將洛陽燒成虛墟赤地,已經是不幸中之萬幸了,洛陽城內現在都還灑滿著桐油。當然,眾人都不知道這洛陽本來是被一把火燒了的。也只有劉備,荀攸,荀彧,李儒等極少幾個知道。
“這還是人?這是人幹得出來的?”孫堅進入洛陽後,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董卓,我勢必誅殺你!追!”當孫堅看見死於路邊,暴屍荒野的老弱婦孺時,江東猛虎怒了。
“將軍,西涼軍可有好幾十萬,萬一有伏埋,就我們這萬多人,都不夠人家一陣箭雨射的。”黃蓋扯住孫堅勸道:“不如先駐紮,等袁盟主率大軍來了再追不遲。再說董卓攜幾百萬民眾,一時之間到不了長安。”
“袁盟主?”孫堅苦笑道:“只怕來了也不會揮兵追趕,對於他來說,兵至洛陽就已經得到了他所需要的虛名。”
孫堅話是這麼說著,卻也沒有堅持要去追趕董卓。呂布有多兇殘,並涼兩州鐵騎有多兇殘,孫堅心中還是有數的。孫堅是猛虎,不是鐵頭老二。
孫堅部剛剛駐紮下,袁紹就和一眾諸侯率兵齊至。對於董卓攜眾而遷都長安,所有人都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算心知肚明的劉備一方人員,也是故作驚訝狀。
“董賊掘墳冢,慾火燒洛陽,挾天子,裹文武,迫數百萬黎庶,實罪大惡極。袁盟主,今賊西去,人多行緩,正可乘勢追襲!”曹操在咒罵了董卓幾句,就提出了目前最正確的策略。
“孟德,大家都人困馬乏,追襲無益吧?”袁紹十分講道理地說:“賊兵悍勇,還有呂布,徐榮之流,萬一中伏,後果不堪設想!”
“董賊欲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乃天要亡他董卓之時也,只需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還有什麼疑慮而不進兵呢?”曹操有點氣急敗壞地質問著袁紹及一眾諸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孫堅和劉備,其餘諸侯都認為袁紹袁大盟主是對的。好不容易攻破虎牢關,進了洛陽城,萬一被埋伏了就哭都來不及,還是不宜輕舉妄動。
曹操怒極反笑,指著袁紹及一眾諸侯說:“豎子不足與謀!”
曹操言罷,不顧一眾表情各異的諸侯,徑拂衣而去,回到自家營寨,二話不說,引著自家三萬兵馬,星夜兼程追襲董卓。
……
劉備回到自家營寨,火速召聚眾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走。參與的人有荀彧,郭嘉,公孫瓚,以及一眾武將。其中包括華雄和胡軫,以及離開洛陽至劉備軍的荀攸。
“侯爺,沒想到董卓真的棄洛陽而遷都長安。更沒料到董卓真想一把火燒了洛陽。我代表大漢天下萬民謝謝侯爺。”眾人來齊後,荀攸很正式地向劉備行了一個十足的大禮。
“公達兄折殺我也!”劉備連忙扶住荀攸,無比懇切地說:“從私下講,我姓劉。從公而論,我是大漢子民。真要感謝的話,應該是我感謝公達兄,為天下計而冒著生命的危險入董府。萬幸的是公達兄無恙,洛陽城也免於火焚之災。”
劉備和荀攸相互感慨了幾句,就讓荀攸坐下,才正色地對眾人說:“我做的很不夠,也不是很好。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應對?是和曹將軍一樣追襲,還是和袁盟主一樣駐兵不前?”
“曹操必敗,不過之後再引兵追擊,就會有極大的收穫。”郭嘉當仁不讓地首先開口道:“李儒有謀,徐榮知兵,呂布悍勇。若無人接應曹操,曹操此行必死!”
“接不接應曹操?”這個念頭如走馬燈花一樣旋轉於劉備心中。萬一曹操真死了,就少了一個最強勁的對手。如果說接應,這不是為自己製造麻煩麼。
就在劉備糾結之時,荀彧開口道:“就一眾諸侯而言,太多會袖手旁觀幸災樂禍。烏程侯孫堅就算接應,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曹操其人確實不凡,接不接應大家都說說吧!”
荀彧何許人,如何看不出曹操的潛力和劉備的糾結。故而引導大家對此議發表意見,免得劉備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相對而言,曹操算不錯。”公孫瓚扯了扯眉毛說:“至於接不接應他,玄德作主即可。”
“曹操是個會變壞人的壞人。”從來不在議事時出聲的典韋,這次也破例地吐了這麼一句。
“啥?典兄弟這是話裡有話呀,何不說出來讓大家聽聽?”郭嘉一聽,有點興奮和八卦起來,饒有興趣地盯著典韋。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