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歷史軍事>我的三國有些亂> 第570章 孫策出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0章 孫策出兵

“伯父大人,劉繇倒還不曾對小侄做什麼,不過欺負了小侄之鼻父。”孫策沒有歪曲事實,而是實話實說:“小侄欲為舅父張目,無奈勢單力薄,心有餘而力不足。”

袁術雖然飲了酒,處於半醉半醒之間,卻也沒有答應什麼,而是飲了口茶才說:“丹陽吳景麼,他與徐州陶謙也不和。”

陶謙是徐州牧,更是丹陽人。而吳景身為丹陽太守,卻與丹陽出身的大佬都不和。袁術的言外之意是這丹陽太守吳景做人不行,差不多是勸孫策沒必要出這個頭。

對於袁術而言,當今乃亂世,弱肉強食,勝者為尊才是道理。這也是袁術從壽春趕走揚州刺史劉繇心安理得的原因。我就是強,欺負你沒商量。

袁術到底是久經風浪的大佬,見多識廣,說話自然高深。而孫策就太嫩了,有些言外之意未必能聽得出。還好孫策的外接大腦周瑜在,周瑜也年輕,卻是當世有數的頂級智者,超級的智慧足以彌補年輕資歷淺的缺憾。

周瑜進入壽春城後就沒開過口,任由孫策自由發揮,因為周瑜知道孫策合袁術的胃口,這與才智無關,只關外貌,就這麼不講道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孫策和袁術雙雙兩好。直到此刻孫策接不上話,周瑜才開口道:“袁公,劉繇欺負吳大人不打緊,他劉繇蹲在江都邊上就是錯!”

周瑜說完,孫策有點摸不著頭腦,袁術卻雙眼放光地瞄著周瑜看,嘖嘖有聲地說:“公謹呀,我去找周公,求他讓你做我義子,可好?”

周瑜不答話,靜靜地品著茶。

袁術搖了搖頭,十分感慨地說:“伯符,公謹,江東的靈氣都聚於你們兩個身上了,真讓我羨慕嫉妒恨吶!”

周瑜還是不說話,做一個安靜品茶的絕世美男。

這時孫策掏出用黃布包裹的傳國玉璽,雙手奉上,對袁術施禮道:“伯父,一山難容二虎,床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小侄要打劉繇那匹夫,還望伯父助我一臂之力。”

這時袁術根本沒聽清孫策說些什麼,雙手有些顫抖地接過這黃布包裹的物件。袁術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只是不敢相信這麼容易到手。

袁術雙手接過,並沒有拆開,而是目視孫策,良久良久才說:“伯符,這可是你父文臺用命換來的,你真捨得!?”

孫策虎目中閃現淚花,卻也十分堅定地說:“為報父仇,小侄沒什麼捨不得的,就算陪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嗯!伯父也非要你的玉璽,今且權留在此,等伯符你有實力時,自會奉還。”袁術收好傳國玉璽,大手一揮道:“伯符你職位卑微,難掌大權,恐將士不服,我表你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

“另借四萬步兵,一萬精騎予你,剋日領兵便行,去打下一片天地吧!”袁術一狠心,十分大方大氣地,更是不遺餘力地扶孫策一把。

孫策做夢也想不到傳國玉璽可以換五萬兵馬。對於孫策而言,傳國玉璽與長城上的一口磚無異,重點是要有實力,只有拳頭夠大,才有話語權。

“謝伯父,只有伯父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者才配擁有此等至寶!”孫策愣了一愣,心悅誠服地對袁術行了五體投地的大禮,不忘大唱讚歌。

別說孫策,就連一直安靜品茶的絕世美男周瑜也不淡定了。周瑜以為傳國玉璽能換三五千兵馬就頂天了,傳國玉璽在周瑜眼中不過是個死物,除了象徵意義和值幾個錢,對於王霸大業沒半點意義。

要知道五萬兵馬相當於一個小諸侯的實力,袁術真是人傻家底厚實。周瑜真不明白袁術對傳國玉璽的執念。嗯,也只有袁術自己明白吧!

這裡不得不說明一點,歷史出現了很大的偏差。歷史上袁術只借兵士三千,五百馬匹,而現在是四萬步兵,一萬騎兵,相差何止十倍,是天差地別。

歷史之所以偏差,與劉備的穿越有莫大的關係。當年劉備聯手華佗和張仲景撲滅了本該氾濫數州,讓千萬人喪命的瘟疫,以致歷史中死了的人沒死,歷史中不該出生的人生了出來。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大漢人口比歷史同期多出了三分之一。袁術自然也是比歷史同期更加兵多將廣糧足,三五萬兵馬,毛毛雨了。

“去吧,去吧!”袁術大手一揮道:“去找虎來,挑選五萬兵馬。對啦,將校就沒有。”

“喏!”孫策和周瑜恭聲而退。對於孫周兩人來說,有兵馬還怕沒將校麼,應該說孫氏就是有將沒兵馬呀。

孫策和周瑜出了袁府,就找到了紀靈紀虎來挑選兵馬。紀靈本就與孫策交情不錯,又得到袁術命令,在交付五萬兵馬之餘,還另贈送了五萬兵馬所需的三月糧草。

孫策感激不盡,與周瑜即日就率五萬兵返回江都。孫策回到江都,就召聚眾將,商議攻打曲阿的劉繇。

孫策偕黃蓋,韓當,程普等父親舊將,率兵三萬正面攻打劉繇。周瑜率兵一萬沿江解決匪患。朱治,呂範,張昭統兵五萬留守江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策出兵的訊息很快傳至曲阿劉繇處,劉繇急聚眾將商議。時有劉繇部將張英越眾而出道:“末將願領一軍屯於牛渚,別說孫策小兒,就是有百萬之兵亦不能近也!”

張英話音未落,帳下又有一人越眾而出高呼:“末將願為前部先鋒,必破孫策於牛渚。”

眾人側目,探首一看,原來是東萊黃縣太史慈太史子義。且說當日太史慈報了北海孔融之恩,別過劉備之後,就來報劉繇之恩,劉繇留在帳下聽用至今。

“子義呀,你還年輕,雖說虎牢關下戰過呂布,但是未經多少戰事,未可為大將,就留在我身邊聽命吧!”劉繇以太史慈年幼拒之為先鋒領兵。

太史慈當年虎牢關下戰呂布,是和趙雲一起圍攻的,世人只以為太史慈佔了人多的便宜,並不知太史慈已擠身當今天下有數高手之列,而且文武兼備有勇有謀。

劉繇這麼說,太史慈再不高興也只有默然以對,誰讓劉繇是恩人呢。太史慈默然而退,更加懷念起劉備對自己的重視以及趙雲,張飛,黃忠,顏良,文丑等人對自己的推心置腹。

“無論勝負,此戰過後,我便找玄德公去。”太史慈準備報完劉繇的恩之後,就去青州投奔劉備。

……

張英率兵三萬,屯於牛渚以阻孫策,並於營寨中屯積十萬石糧食,妥妥一副長期以拒的態勢。張英安營紮寨數日後,孫策也領兵三萬至,亦安營紮寨以對。

清晨,孫策領兵來到張英營寨前挑戰,張英亦領兵出營寨應戰。

“孫策小兒,聽我一句勸,乖乖滾回江都,莫送了小命。”張英橫刀立馬,瞧見孫策那帥得沒邊的英姿,惡狠狠地說:“張爺的刀可不長眼睛,劃花了小臉可別哭!”

“滾回江都,滾回江都!”張英麾下眾將士齊聲高呼,其中還有種同仇敵愾的味道,可見孫策帥得是多麼沒朋反,又多麼的惹人嫉妒。

孫策揚了揚劍眉,就要挺槍出戰,不料卻惹了老將黃蓋,向孫策點了點頭,就拔馬揚刀出陣挑戰張英。

張英久經戰陣,武藝不凡,也縱馬揚刀接戰黃蓋。好傢伙,兩把刀舞得虎虎生威,兩人大戰數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想不到劉繇匹夫麾下也有如此將才!”觀戰的孫策十分中肯地評價著張英。

“張英是不錯,卻不是少主的對手,還跟錯了人,可惜啊!”程普對孫策施禮道:“黃將軍年長,待我助他一臂之力。”

“不好吧!”孫策劍眉一皺道:“以多欺少豈是英雄所為!”

“呃!”程普為之語塞,在鬱悶的同時也深感欣慰,矛盾得很啊。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