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臣能有勸說他們捐助的把握,兩個原因,一是他們本心不惡,最少他們去彼岸積攢了一些財富,臣在中間多少有著指導之功。二就是韓判官所說的買人。”
“為什麼年年捐助,陛下,想遷徙百姓沒有那麼簡單的。人口越多,田地越緊張。那麼主戶就越容易收取客戶的高租。這才是當初木棉司廣遷百姓去南方種植木棉,下面豪強一起反對的原因。貧困百姓一起遷徙走了。主戶那來的佃農替他們耕種,為了挽留佃農或工匠,他們只好降低租子。或者提高薪酬。”
“於是他們在下面很不滿地造謠、煽風點火、惹事生非。士大夫往往不知道,隨著附和。章子厚面對這些反對聲音。無奈了,只好找到臣。臣當時還在軍器監,不便出面,不過替章子厚出了一條主要,設定郵驛司!讓遷徙的百姓通知與故鄉的親人通訊,讓他們自己說,到了南方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