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577章 給齊威王講道《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7章 給齊威王講道《二》

現在的莊子,講道因人因地而講,不同於上次在漆園講道,講的內容大不相同。

這次是給齊國的君王也就是後來的齊威王講道,而且!現場不僅僅是齊威王一個人,還有孫臏、田忌,以及後來歷史上有名的田嬰。還有其他成年皇子和皇子們的老師。

以前給秦孝公、衛鞅講道的時候,秦孝公與衛鞅都是對他很友好的,雙方在相互信任的情況下,愉快地進行的。與其說是他對秦孝公、衛鞅講道,不如說是他與秦孝公、衛鞅在進行交流。

給秦孝公、衛鞅講道的時候,氣氛是相當地融洽的。他在咸陽皇宮內住了差不多近一年時間,除了給秦孝公、衛鞅講道外就是打坐修煉,再就是看書。

在秦國期間,莊子看了不少他感興趣的書。

與師父楊朱隱居在深山中,他沒有看多少書,只是聽師父楊朱講解過許多書,提及過許多書。而在咸陽的時候,他終於看到了這些書。

在秦國咸陽期間,他與秦孝公、衛鞅是那種亦師亦友、忘年之交的關係。

在道學方面,他是秦孝公、衛鞅的老師;在人生閱歷、為人處世等方面秦孝公、衛鞅又反過來是他的老師、前輩。

那次給魏國君王也就是後來的魏惠王講道時,情況又不一樣。

魏惠王是一個很實際的君王,那種急功近利的人。再則!給魏惠王講道的時候,龐涓也在場。有龐涓這個嫉妒別人才能的人在場,可想而知,你想忽悠人是不可能地了。你要是說錯了,馬上就會遭遇龐涓的陷害。

當時的龐涓,就想陷害莊子。兩人之間沒有仇恨,就是因為他的心胸狹隘,嫉妒別人。

比後世的周瑜還嫉妒得厲害,一樣有那種:“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態。

在魏國給魏惠王講道的時候,莊子主要講治國。主要是勸導魏惠王,不要主動用兵,不要侵略別的國家,要“富民強兵”。先讓人民富足起來,再向人民宣揚保家衛國思想。然後!才能謀求拓展。

只有人民富足了,才害怕別的國家來入侵,搶奪他們的財產、毀壞他們的家園。如果別人來入侵他們,毀壞他們的家園,殺害他們的親人,他們就會不顧自己的生命,去保家衛國。

一個窮困的國家,人民飯都吃不上,就不願意去打仗送死。就算你強迫他們去當兵打仗,他們也沒有戰鬥力。就算去當兵服兵役,也只是為了混一口飯吃。

但是?如果窮困是因為被人迫害,比如說秦國,是被人連連征戰而造成的,他們又有戰鬥力。因為!他們有仇恨,他們要報仇。

當時的魏惠王,很是認真地聽取了他的意見,並接受了。不過?魏惠王並沒有全面實施。對於魏惠王來講,攻打別的諸侯國,掠奪財產,比自己國家的人民辛苦種地、經商、發展,來得快。

魏惠王是一個想靠戰爭發財的君王。

這次是給齊國的君王也就是後來的齊威王講道,背景也不同。也可以說,他不是請來講道的,而是!被齊國君王押來解釋原因的。你要是解釋不清楚,齊君把你當成了危險人物,危害到他們齊國安全的人物,就有可能把你給殺掉。

還有!你要是解釋得令齊君等人不滿意,你也有隱患。一旦別人把你當成了危險分子,你隨時都有性命之憂。人家明面上不把你怎樣,背後還不知道怎麼對你下手?

對於這些!莊子是考慮得很清楚地!

所以!這次給齊國君王后來的齊威王講道,莊子從另外一個切入面入手,主要講解道家積極性的一面。從人生觀這個角度入手,來講解道學。

“那?”齊君急切地問道:“怎麼才能讓人心不亂呢?”

莊子說:“當今亂世!諸子百家,都在宣揚自己的學說觀點。其實!也就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等幾家,在講如何治世,如何治理人心。

儒家承襲周制,重周禮,主要是從治理國家、社會的角度出發的。他要求大家剋制自己、約束自己,遵循周禮行事。從管理國家的角度來講,從表面現象來講,是有可取之處。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如果這種方法可行的話,我們的大周朝,怎麼會走到這個禮崩樂壞的地步呢?是不是?儒家的缺點出現了,錯誤出在哪裡呢?”

“出在哪裡?”齊君問。

大廳中的其他人,也都看著莊子,一副願聞其詳地樣子。

孫臏對莊子更是滿意,不住地點頭。

容兒坐在莊子的身邊,一邊聽道,一邊充當護法士。

田忌作為兵家,對如何治理國家、儒家學說等學說他研究的不多。但是!見現場的氣氛很好,也是一副認真地樣子,耐心聽講。

莊子繼續在講:“儒家的理論出發點就錯誤在:不是從個體人的角度,不是從人的生存角度來談人的。儒家要求我們做人要如何如何,如何剋制自己,如何遵循周禮,如何如何都是為了一個未來,一個夢想。

儒家的前提是:如果我們人人都這樣去做,全國人民一條心,將來就會變得如何美好。

從表面上看,好像還真的是那麼回事?如果我們大家都按照儒家設定的那樣去做了,社會就美好了。

這個美好地設定,對於那些頭腦簡單的人來講,還真的具有一定地誘惑性。

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如果別人不願意那樣做呢?如果別人不配合呢?如果大多數人不配合呢?那麼?我就跟孔子那樣,做到了,社會美好了嗎?

我們幾個人那樣去做了,做君子了。或者!少數人那樣去做了,或者大多數人去做了,社會美好了嗎?現實改變了嗎?

社會是由無數個體的人組合而成的,你只能保證自己遵循這個遊戲規則,去做一個君子,你無法要求、逼迫別人跟你一樣去做。

(用現代的話來講,你要求別人如何如何,你就是侵犯人\/權。)

所以說!儒家設定的只是一個夢想!儒家的理論只是一個願望!而我們!還必須面對現實!

我們那樣做了我們面臨的現實環境並沒有改變。我們面臨的,還是生存危機!我們面臨的,還是要如何在這個亂世中讓自己生存下去。只有我們生存下去了,未來才不是夢想。

我們連自己都生存不下去了,有夢想又有什麼用呢?有一個美好地願望、理想,並按照這個夢想、願望、理想去生活,那不是苦了我們自己?

我們為什麼不能實際一些?現實一些!活在現實世界裡,勇敢、現實、正確地面對現實、處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呢?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活在夢想、理想裡呢?

難道?不覺得儒家的不實際?或者?是在忽悠人?

所以說!我們要活在現實世界裡,而不是夢想世界裡!

而我們道家!就是來教導生存的!教別人如何生存,如何在亂世中生存,如何在任何環境下生存。”

“那?我們當如何生存呢?”齊國君王后來的齊威王問道。

“道家不僅教我們個體的人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在亂世中求生存,在任何環境下求生存,還教我們的家庭成員我們的家庭,如何生存。還教我們的團隊如何生存,還教我們的國家,帶領自己的子民如何生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