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投資之大,也是季銘以前的作品沒有的——包括《流浪地球》這樣影史第一的大片,投資上來說,也算不上頂尖的。《山海》是季銘第一部大演員、大製作、大投資、大預期的作品,也是很多人更熟悉的方式,那種投資回報率動輒百分之幾百幾千的,只有賭徒才會去追求。
這一次,老東家喜田影視都只能沾個光,除了季銘的天成文化,其它接洽的投資方全是鉅子,網際網路那幾家,央字頭的也有,業內合作過的,諸如光線、京城文化、中影……都明確表示,參與第一,份額不論——有一位分量極重的大人物,從中影一把手退二線的,就說:“有一點大會戰的意思了,從《英雄》開始的中國商業大片格局,能不能出現一次新的飛躍,可能就要看這部片了。”
說是大會戰,其實比大會戰還要來的更加廣泛一些,這一次季銘也將引入歐洲的投資商,《默》在歐洲掀起席捲之勢,中國戲劇在沉悶的歐洲市場終於撬開了一道並不算特別窄的縫隙。季銘個人的號召力,也足以讓許多歐洲投資者願意在商業片領域對他下注——畢竟歐洲的商業片市場,向來是好萊塢的逐鹿之地,歐洲本土製片商也沒什麼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