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第一面麵館裡就剩下兩種口味,麻辣味以及酸辣味。其他清淡些的味道,容易吃出異味,畢竟打從開業第一天,便往外宣稱湯底是來自食為天。
若兩者味道有明顯差異,豈不是分分鐘打自己的臉。
平心而論,第一面麵館裡的麵條還是不差的。只不過一開始就是一筆糊塗賬,沒抓準前來麵館消費的那些食客是哪個階層的。
若是底層百姓,尤其碼頭附近那些扛包乾重體力活的壯丁,味道其實還是其次,分量絕對不能少,要不然咬牙花了銀錢卻吃不飽,誰也不傻當那冤大頭。
若是口袋不差銀錢,甚至本就是享盡榮華富貴的上層權貴們,偶爾吃個一兩頓,也就打打牙祭換個口味。若不是之後加了那些醃髒之物,上了癮,只怕開業半月就該門可羅雀了。
蜀錦郡王的這兩個嫡子,所做的這些事,壓根沒想過遮掩一二。
於是,證據確鑿之下,少不得被程仕遠派人將這兄弟兩人拿下。
到了大堂之上,劉大爺指責自家二弟拖後腿,連累他這個兄長。劉二爺也沒客氣,赤紅著眼,怒懟了回去:什麼買通親信嬤嬤,隱匿老郡王妃的嫁妝。
一些不足以讓外人知曉,看了笑話去的陰私事兒,都給說漏了嘴。
原來,石捕頭領了程仕遠之命,去蜀錦郡王府請兩位大爺來府衙時,這兩房人正熱鬧著。劉章氏跟劉文氏各自帶著一干婆子丫鬟,你揪我頭髮我扯你衣裳,沒有最狠只有更狠,反正誰也別想好過。
“……”石捕頭還是頭一回見此場面,市井潑婦打架也不過如此。
而整個事情自然沒那麼簡單。
此前若不是那個幫廚建議,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想到用阿芙蓉花的果實殼殼。而之後,程仕遠讓石捕頭帶人將第一面麵館裡所有人都帶回府衙時,麵館門口圍了好些瞧熱鬧的百姓,其中就有幾個人鬼鬼祟祟的。
這些人裡頭,除了匆匆跑回蜀錦郡王府,找各自主子外,還有一個偷偷回了一處不起眼的小院落。負責跟蹤盯梢的,是觀行。
觀行察覺到了不對勁後,立馬又找了幫手。
可惜,還是晚了一步。誰也不會想到這一處不起眼的小院落裡,竟然還有條通往錦州城外的小密道。等到觀行帶著人匆匆來到這處小院落時,裡頭的人早已透過這條小密道跑路了。
因為走得很是匆忙,哪怕這條小密道被炸燬,暫且無法得知究竟通往哪裡。但小院落裡,還是留下了不少不對勁的地方。
比如每個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有喜食清淡的,有喜好麻辣,無辣不歡的,有偏愛牛羊肉,不吃豬肉的。
這不到了他鄉,不知不覺間,就露餡了。
那個藏有小密道的屋子,因為長年累月不開窗通風,石捕頭乍然帶人進屋,便聞到了一股子甚是銷魂的羊騷氣味。
這處小院落是位於錦州城西南角,附近的人家大多隻是尋常平民百姓。底層百姓的日子大多過得比較艱苦,一年到頭也未必能吃上幾頓肉。更何況是羊肉這種,比豬肉更少見的肉類。
去年天光帝南巡時駕崩,新帝沈文忠繼位,因為新帝並非天光帝親子,這皇位坐得並不穩妥。原本大啟跟北邊遊牧民族的關係,最近幾年裡緩和了不少,因為改朝換代,似乎更微妙了。
細作什麼的,歷朝歷代都有。只不過深入腹地,來川蜀地界,似乎並不多見。
但這一次,第一面麵館往麵湯里加那醃髒之物,被傷及的無辜百姓數量真心不少,大多還並非底層尋常百姓。順藤摸瓜到了最後,竟然還揪出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當然還有西南那邊的土著,這事兒可不就鬧得太大了嘛。
但不管怎樣,蜀錦郡王的兩個嫡子,這回是難逃這一劫,甚至還會連累蜀錦郡王,以及整個郡王府。
按著程仕遠只是個正四品的錦州城知府,的確不能將堂堂郡王如何。架不住還有個從二品郡馬爺的虛爵。此外,還能八百里加急,哪怕事實上日行五百里都已經是極限,耽擱上幾天,還是可以請示遠在京城皇宮裡的那位。
很顯然,抄家抄到不少甜頭的新帝沈文忠,應該很樂意藉此機會,解決天府之國這邊的隱患。
等到顧琬白日裡從紫葉黃芪那邊聽完前半段,之後又趴在程仕遠懷裡聽完補充,將整件事大致弄清楚,又過了好幾日。
而之後,其實也就又過了兩三天的樣子,聖旨姍姍來遲。
蜀錦郡王教子無方,被直接降爵。
原本蜀錦郡王祖上跟太祖一道打下江山,被封異姓王,世襲罔替三代。蜀錦郡王這一代已經從親王降爵到郡王,未來若真是劉大爺承繼爵位,最多也就是個縣君。
現在又一次被降爵,若子孫繼續坐吃山空沒任何功績,孫輩也就是個家境尚可的白丁。
而新帝沈文忠這次的聖旨上,又豈會只懲罰蜀錦郡王一個人。說句不客氣的,就那糟老頭子目前的身體狀況,能不能熬到承光二年都是問題。
這不,瞧見自己個兒兩個嫡子,竟然牽扯其中,甚至還跟北邊遊牧民族的細作扯上關聯,沒當場刺激得兩眼一翻,已經很不容易了。
再不待見這倆嫡子,也是親生的,更何況拔出蘿蔔帶著泥,抓著兒子,身為老子豈能獨善其身?!
所以,蜀錦郡王的倆嫡子,身為第一面麵館的東家,誰都逃不了。
程仕遠將案子審理得差不多後,也不等蜀錦郡王捨棄臉面開口說情,便當場將這兄弟倆給打入府衙大牢裡,並責令劉章氏跟劉文氏拿出銀錢來。
這銀錢可不是小數目,一來作為無辜波及的那些食客醫治的費用,二來麼自然是有一個算一個,得賠償!
按理說劉章氏跟劉文氏也得一道關押進府衙大牢裡,程仕遠卻“心善”地暫且放過這倆婦人,只是責令這兩人不得耍滑頭,乖乖將銀錢拿出來,要不然她倆在府衙大牢的夫君可就沒好日子過了。
劉章氏的孃家得知女婿劉大爺犯了事丟進府衙大牢後,第一時間讓自家閨女跟劉大爺和離,拿回嫁妝回了孃家。
劉文氏的孃家,書香世家,許是有所顧忌,暫且沒讓出嫁的姑奶奶和離回孃家。
只是等到新帝沈文忠的聖旨到了錦州城,見劉二爺被貶為庶民,抄沒家產,舉家發配邊疆,而且三代內子孫無法再參加科舉,到底還是心疼自家閨女,將劉文氏接回了孃家。
都知道讀書費銀錢,參加科舉更是大把的銀錢往無底洞裡丟,還得求個天時地利人和,要不然很難翻身。
現在抄沒家產,還不讓三代子孫參加科舉,對於一個家族而言,絕對是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