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散文雜拌> 認真作戲 清白作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認真作戲 清白作人

——賀邢韶英同志舞臺生活五十年

接到朋友電話說,邢韶英同志舞臺生活滿五十週年了,政府和同志們都想為她紀念一下,我非常贊成。

我是先看她戲後認識人的。四十年前,我們初進北京,北京市還沒建文化局,只在文教局下邊設一個文藝處,新成立的文聯與文藝處合署辦公。行政機構、黨團組織全是一個。只在業務上有點分工,分工也不明確。比如我本是文聯的編輯,卻又參加文化處編審科的工作。那時卻有影戲審查制度,編審科就管這個,不過並不是審查決定那些節目能否演出,而是決定那些節目可以減免演出稅。也不是所有的演出節目都有權審查,北京人藝話劇團演老舍先生的《龍鬚溝》,歌劇團演李伯釗同志的《長征》,用不著它審查,它主要審查戲曲和要上演的電影。這個科有兩位科長一個科員,兩位科長是鳳子和沙鷗,科員就是在下。沙鷗兼任新民報文藝版的主任,他是那個年頭的“新潮詩人”,在報社的時候多,在文化處的時候少,他似乎對戲曲興趣也不大。鳳子大姐倒是常來,可總是被伯釗同志拉著辦外交的時候多,按現在的話說她更像個“公關主任”。坦白的說為戲曲演出發減稅證的事多半是我這個科員幹。其實決定哪個戲減稅或免稅自有許多領導和前輩管,用不著我操心,我只是聽誰講一聲“小鄧,給某個戲開個免稅證!”我開個證明,打個圖章就行了。不過這樣我就有了一點特權,可以領到一個審查證,進出劇場通行無阻,也有一份任務,哪個戲曲劇團排新戲的時候戲改科的同志常拉著我一起去了解情況、或看彩排。那年正好趕上宣傳婚姻法,苗培時同志寫了個新戲叫《二蘭記》,由鴻巧蘭劇團排演。彩排時我就被拉去看戲了。我看到劇中一位演第二主角的女孩子很樸實、本色,沒有舊演員的作派。就問身邊的同志這位演員是誰?他說“她叫鴻效蘭。別看年輕,已經有八九年舞臺經驗了。”

這戲演得不錯,當時在北京很受歡迎,但我看過也就看過了,除去照例開了一張免稅證,沒有過問其它的事。過了不久,開團支部會,討論透過新團員入團,當支部書記介紹申請人邢韶英時,從牆角站起來個小姑娘,穿著件米色風衣,向大家鞠了一躬,就坐下去,怯生生的低頭不語。我覺得此人有點面熟,可想不起來在那裡見過。等到介紹人介紹情況時,才知道她就是那個鴻效蘭,並覺得她和在臺上的那個人完全兩樣,臺上是個樸實活潑的女孩,這裡坐的卻是個很拘謹羞澀的姑娘。

介紹人開始介紹情況。其他申請入團的青年,都是文化局文聯大院內熟人,情況大家都瞭解,介紹時大家聽得並不很在意,唯獨對邢韶英的介紹,大家聽得十分認真,不僅因為她和我們不熟,她的悲苦經歷也實在使人震驚。她從小就進了戲班,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自己多大年齡,哪一天的生日。她八歲進戲班,到十歲時已會了三十多出戲。對評戲名家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等人的唱做,都作過認真的學習。十四、五歲就成了獨擋一面的主要演員。碰到一對好心的老夫妻把她收留就認作了父母,真正是共產黨來了她才得到新生,所以她對共產黨無限的感激,由衷的信仰,黨的號召她實心實意地照辦。介紹人談完,大家都覺得上了一堂階級教育課,幾乎沒怎麼討論就把手高高地舉了起來。

這以後和邢韶英同志見面的機會就多了,每次過組織生活她都來,從來沒請過假,但從來也沒發過言。同志叫她發言,她說在座的都是革命幹部和知識分子,她聽著就長了學問,她自己沒什麼可說的,好好向大家學習就是了。她說戲班裡說的全是另外一些事,一到這裡好像換了個天地。

只有在團員彙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況時她才談到自己。從她樸素的談話中我們才知道號召慰問志願軍,她就帶著劇團去了朝鮮,在戰場上坑道里演唱;長辛店工人要紀念二七大罷工,她帶劇團去工廠演出分文不取;組織上要她把自己的藝術經驗傳授給別人,她不說二話,毫無保留地說戲教身段,儘管她早已是主要演員了,當需要她當配角時她認認真真替別人配戲,沒有過不平,沒有過妒忌,不論角色,不爭牌位;在需要有人帶頭參加市屬劇團時,她就毫不猶豫的離開私人班社。那時和現在風氣不同,現在進了公營單位是拿到了鐵飯碗,求之不得的。那時公營單位制度嚴,工資低,要“參加革命”是得有點犧牲精神的。

她的品德得到了人民的讚許。不久就看到她和***、張百發、於是之等五十年代的北京傑出青年站在一起領獎了。那幾年,全國性的、全市性的“優秀團員”“先進工作者”“優秀表演獎”“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等等頭銜和榮譽一直在她頭上閃耀。不久就入了黨。

這以後因我進文學講習所學習,畢業後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不再參與戲曲有關的事,和韶英同志就沒再有什麼聯絡,僅僅從報紙上看到她不斷上演新劇目和不斷得到新的榮譽,心裡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再以後,我因為57年那場誤會,脫離了生活正軌,當然更遠離了文藝,就不大知道評劇界的事了。

經過那場九死一生的“*****”,我逃出一條窮性命再回到北京,已是二十多年後的事了。碰到當年北京文化界熟人,打聽起幾位老朋友的情況時,我順便說了一聲:“這幾年文藝界的大部分朋友都遭了殃,唯有戲曲界的某些人可以逃脫此難,有個把唱樣板戲的還唱出紅頂子來了,如那位從前姓錢現在姓浩的文化,部負責人……”

朋友作個手勢叫我低聲,悄悄說:“還是倒黴的多,你記得咱們團支部那個邢韶英嗎?”我說:“當然記得,她不是出身很苦,政治上很進步嗎?”

“完了,趕下去勞動改造去了。”

我說:“下去勞動的人多了,這也不算什麼。”

“可你知道叫她幹什麼?殺豬!這人善良得要命,平時連螞蟻都不敢踩,偏把她下放到屠宰廠去,說要改造她的資產階級臭思想……”

我聽了許久說不出話來,我早知道“***”一夥什麼缺德事都能幹出來,但真聽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時仍會被他們的“創造性”所震懾。

到底陰天還有轉晴的時候,國家還有復興的力量。“***”倒臺了,小平同志等一些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全國人民扭轉乾坤,一輪紅日又照到了中國人的頭上。那一陣有個風氣,許多多年不見的朋友都又聯絡起來,走動起來我又見到老北京文化局時代的朋友關士傑、黃秉德等人。他們有的還在戲曲崗位,有的當了領導,黃秉德到崇文區當了文化方面的負責人。他說北京實驗評劇團調到崇文區來了,改名燕京評劇團。她們把調到戲校當老師的邢韶英請了回來當團長,要為振興評劇大幹一場。說這個團正式演出時,請老朋友們都去捧捧場。我答應了,儘管我並不愛看評劇,但我覺得這是義不容辭的事情。這樣我就看了邢韶英的打炮戲“桃李梅”,坦白地說,我看了真是一驚,也許是前些年被造反派用皮帶押著看樣板戲受教育的印象太深了,十幾年來第一次自由地進劇場,我真感到邢韶英同志的藝術造詣非凡。在這戲裡她身兼花旦、文小生、袍帶小生幾個行當,演得那麼漂亮瀟灑,唱腔如此醇厚動聽,甚至叫我回憶起兒時隨父母聽劉翟霞,白玉霜的情境。老實說,幾十年前我認識韶英同志時只是對她的為人敬重,對她的藝術並沒太多瞭解和重視。這時我才發現,我們中國藝術界真有人材,邢韶英是個評劇最好的演員之一。

從這以後,韶英又恢復了她的藝術青春,十多年來活躍在首都的舞臺上,她主演的“海棠紅”、“絕戶”、“賽金花”都得了獎。“啼笑姻緣”、“秦香蓮外傳”等在電臺和電視臺播出後很為一些觀眾所鍾愛。有一位老大姐,對她的戲百看不厭,劇團走到哪兒她跟到哪兒看,並把自己做的小菜,衣物送到後臺去慰問她,一個演員有這樣的知音,今生也該滿足了。

今年是邢韶英同志從藝五十週年,政府和朋友們為她舉辦紀念,我感到高興和安慰。這證明,在我們國家,一個像韶英同志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為藝術獻身的藝術家,是會受到尊重和愛護的,是不會被人忘記的。這對我們大家都是鼓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