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拍攝的重點是兩個地方,一個是羅浮宮前邊的古玩商場,一個是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前的古玩商場是個幾層樓的大市場,佈滿了一個賣中西古董的小店。三樓上有一家店專賣中國古玩,收有石煙壺。老闆先生四十多歲,頗有風趣。我們稍一洽商,他立即同意利用他的店供我們拍片,並且現身說法演這個店的經理。劇情是我逛到這兒買古董,碰上李導演和嶽華。他們和經理在討價還價,評論煙壺的好壞,我插上一句話,幾個人就認識了。問起我來巴黎的原因,我說來觀賞巴黎珍藏在鐵塔上的一隻煙壺。這煙壺是李鴻章訪法時送給法國朋友的。小說裡當然沒這一段。這是李導演的再創造,純系杜撰,倒也有趣。那位法國古董商很會演戲,他說他的法國話,我們說我們的中國話,但配合默契、嚴絲合縫。將來放映時一定會造成個效果,認為我們三個人都會說法語,或是那位老闆懂中文。這是有準備的,倒還好說。還有一段是我進入另一個店,老闆是法國老太太,事先我們沒告訴她攝影師朋斯先生躲在門外。我先要老太太用法文問我話,我拿中文回答她。老太太毫無準備聽得莫名其妙!衝我笑嘻嘻地又說了一長串法文。我照樣回她一大篇中國話。老太太哭笑不得,作了個怪臉,朋斯先生把這一切拍下來。晚上看樣片,竟像我們兩人談得很熱烈。我希望這一段不要剪去。但不要用原錄音。因為我跟老太太說的是全不相干的話。而且一高興還說了幾句日文。我以為老太太是外國人,日文也是外國話,或許她能懂一點。可惜從表情上看她聽日文和聽中文完全一樣,都是一副苦惱的笑容。
上菲爾鐵塔拍片遇到了點麻煩。不僅要先向***登記,而且要收不少的費用。幸虧在法國外交部和***我各有幾個朋友,他們聽說要排我的小說,而且有宣傳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段落,大力幫忙,廣開綠燈。隔了一天就發下許可證來。不僅不收拍攝費,連登電梯的票錢也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