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記得,在原主前世的記憶中,建安十七年時,就是這位王累王縣令,為了勸阻劉璋出迎入蜀的劉皇叔,在成▪都的城門樓上刎頸+墜樓,進行了死諫。
只可惜,王累的死諫沒有起到絲毫作用,劉季玉還是走出成▪都,前往涪城迎接劉皇叔。
按說,王累能夠向劉季玉進行死諫,這就該是十足的忠臣才是。但是現在,據關羽說,他們那支先鋒抵達梓潼縣城下還不到半個時辰,這位王累王縣令就開城投降了。
說好的忠臣孝子人設,居然就這麼崩塌了。
不過,諸葛亮稍微一想也就理解了,前世和今生的王累,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人設了。
前世,王累官居益州從事,相當於後世的省委秘書;而眼下的王累,只不過是梓潼縣縣令,相當於後世的縣高官。省委秘書VS縣高官,自然是省委秘書獲得重用。而且,當時蜀地大勢還在劉季玉。所以,前世的王累,對劉季玉死心塌地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前世王累死諫時,是在建安十七年,距離現在的建安五年,有十二年之久呢!
在這十二年的時間裡,足夠王累身後的王家,將勢力在蜀地發展得錯節盤根的。於是,身為蜀地本土勢力,自然更加不想外來勢力的劉皇叔,輕易打破蜀地的平衡!
這些想法,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坐在馬紮上的眾人,也只是看到孔明軍師愣了一下神,然後就迅速回過神來。
……
兩天後,果然是雨過天晴。
只不過,一場連綿十餘日的秋雨過後,即便雨後天晴了,也還是無法繼續出兵。道路還是泥濘的,剛剛放晴的天氣,還不足以讓地面烘乾。
不過,又等了兩日,地面終於乾硬了許多。
於是,繼續出兵涪城,也就按照計劃提上了日程。
此時,駐紮在涪城的漢中軍,有八萬之中。其中,兩萬人是關羽的那支先鋒軍,還有一萬人是諸葛亮他們帶來的一萬精騎,剩下的五萬人都是在劍門關時的降兵。
其實,關羽統帥的這兩萬先鋒之中,也有不少人是降兵。
只不過,眼下蜀地大勢在劉皇叔,這些降兵自然知道怎麼抉擇!
大漢建安五年八月二十七,八萬漢中軍兵臨涪城城下。
涪城,距離梓潼縣也有兩百餘里,大軍行軍三日,於八月二十七日傍晚時,才將將抵達涪城城下。安營紮寨,然後,諸葛亮和劉備,在關羽等人的護衛下,繞著涪城視察著情況。
涪城,也是一座堅城。
諸葛亮記得,前世時,主公入蜀的起點,就在這座涪城。
當時,主公還只有荊州南部五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江夏郡和荊襄首府的南郡;只不過,其中這南郡,乃是從江東“借”來的;這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劉備借荊州了。
前世,建安十六年,蜀主劉季玉被張魯搓煩了,在張松和法正的攛掇下,邀請剛剛奪取荊南五郡的劉皇叔入蜀,準備以劉皇叔的兵鋒,幹趴了漢中張魯再說。
於是,劉皇叔便從南郡起兵三萬,逆長江水道而上,在巴郡首府江州轉道,沿著涪水逆流而北上,最終抵達廣漢郡的涪城。按照約定,劉皇叔的外來兵馬,是不能進入蜀郡腹地的。所以,這涪城和梓潼縣,以及劍門關,就是劉皇叔的駐軍之所,也是他面對張魯的戰略縱深。
當時,劉皇叔抵達涪城,而劉季玉走出成▪都,在涪城迎接遠道而來的劉皇叔。
看著涪城,諸葛亮一時間不由得想了許多。
……
涪城,是一座堅城。
在先秦時期,整個蜀地都是不毛之地,然後,在先輩們的披荊斬棘之下,才有了今日之益州。然則,益州雖然歸於王化了,但是益州本土卻有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
譬如山越人,譬如羌人,譬如南邊的南蠻人等等。
這些化外之民,時不時的會在蜀地掀起動亂,襲擾鄉里,甚至圍攻縣城。所以,蜀地的城池都建得比較堅固、高大,防備的就是這些化外之民!
時至今日,蜀地自然是以漢人為主體,羌人也好,山越人也罷,即便是盤踞雲南的南蠻人,也無法撼動漢人在蜀地的統治地位,唯有一些騷擾罷了。
不過,眼下的涪城,雖然依舊是堅城一座,奈何城牆上卻沒有多少守軍。
二十萬蜀軍都折在了漢中,又有五萬大軍折在劍門關,此時蜀地正是兵力最空虛之時,各處城池之中,自然是沒有多少守軍的,而劉季玉也派不出更多的兵力來!
只有三五百守軍的涪城,想要拿下的話,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
只不過,今日天色已晚,大軍又是遠道而來,自然就無法攻城了。
查探稍許,諸葛亮等人便回了營地。
剛回到營地,諸葛亮便令人招來法正。
話說,法正之才幹,其實不弱於他諸葛亮,前世更是差點取原主而代之,成為劉皇叔麾下最重要的謀主,但是眼下,法正乃新降之人,再怎麼有才幹,這段時間也不可能獲得重用的。
“孝直兄,勞煩你走一趟,去涪城說降此城縣令秦宓,如何?”
法正剛進入諸葛亮的偏帳,諸葛亮便問道。其實,這一節不算是詢問法正的意見了,差不多就直白告訴法正,你該走一趟涪城,去說降縣令秦宓來著。
秦漢時期,一縣縣令的權利是很大的。平日裡,縣令只管理民政,順便瞄一下本縣軍事,在特殊時期,縣令那是上馬掌軍,下馬牧民,幾乎就是太守模式的削弱版!
所以說,若是一縣的縣令都降了,此城差不多也就能夠給不戰而降之。
……
涪城,縣衙,如梓潼縣令王累一般,涪城縣令秦宓,也正在頭痛著眼前的局勢。
二十萬蜀軍折在了漢中境內,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如今,這個訊息也早已傳回蜀地,大勢已去,蜀地人心浮動,大家都人心惶惶。
特別是蜀地的官吏人等,何去何從,就成了他們比較頭痛的問題。
而現在,“十萬”漢中軍更是兵臨城下,秦宓就更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