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章 與民于田

兩個人之間相互打架,是鬥毆。打勝者,得到榮耀;打敗著,得到落寞。

當打架從兩個人變成兩群人之後,就變成了戰爭。

嚴肅的軍紀、優良的裝備、強大的攻城器械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將對方的一群人打敗。

將對方的一群人打敗之後,就可以得到對方的土地、人口、錢財、糧食等等。

戰爭的獲勝方在得到勝利的喜悅之後,就要開始面對一些隨之而出現的煩惱。

比如投降計程車卒。

士卒也是人,是人就需要吃飯。東漢末年為何會有那麼多平民百姓成為反賊,主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吃不上飯。

餓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然而相比餓死,造反還存在活下去的希望,造反還能讓自己在死之前吃上一頓飽飯。

當造反和餓死擺在東漢末年的百姓面前時,大多數人選擇造反也就不足為怪了。

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卒,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除了擔心這些投降計程車卒會再次反叛以外,恐怕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糧食給這些降卒了。

獲得了一場大勝的劉備還沒有高興太久,就開始發愁了。

當劉備帶人來到徐虎的營寨,看到營寨內的庫房裡面存放的錢財、糧食、兵器,高興的都差點蹦跳了起來。

尤其是當劉備看到庫房內的上萬斛糧食後,更是喜出望外。

因為有了這上萬斛糧食,劉備手下的這六百多部曲,在未來近一年內都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可是當劉備看到這次戰爭後,投降的六千青壯以及隨後其他各處投降過來的兩萬多百姓後,劉備就覺得這上萬斛糧食,那是太少太少了。

讓這些成為反賊的百姓歸降容易,可是讓他們歸心就很難了。

如何讓這些突然增加的近三萬人歸心,就成了劉備亟需解決的難題了。

當劉備將這事告訴平原國相陳紀,希望陳紀能提供一些糧食時,陳紀很好的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十分禮貌的說出這事他也無能為力,讓劉備這個平原縣令自己解決。

畢竟這是你平原縣令自己打的仗,自己抓的俘虜,當然得自己解決了。自己挖的坑當然得自己跳了。那種自己挖坑讓別人跳得行為,屬於不講理、屬於不道德、容易遭人恨。

當然有一種人可以挖了坑讓別人跳,你還沒法說他不講理、不道德,還不敢恨他,這種人是領導、是上級、是掌管著你能得多少錢得人。

當劉備將如何讓這近三萬人歸心的事情,交給陳勐想辦法解決時,陳勐只能十分樂意的笑著答應了。

劉備即是陳勐的大哥,也是陳勐的上級。所以陳勐現在就不會說劉備不講理、不會說劉備不道德、更不會記恨劉備,而是十分高興。

陳勐後世的時候,對這種事就已經習以為常了。每次領導將一個很差的班級交給陳勐時,陳勐都會對領導感恩戴德。因為領導說了,這是對陳勐的考驗、是領導相信陳勐的實力。

當陳勐聽到劉備也說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實力才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後,陳勐突然發現了一個真理,原來從古至今,領導的職能從來都沒有變過,變得只是人而已。

這近三萬人,現在是無住所、無田地、無農具、無耕牛的四無人員。而且大部分人甚至都不是平原縣城人,有些甚至都不是青州人。

得知著三萬人沒有農具後,陳勐也是十分的差異。因為陳勐十分清楚,這些人當時造反時,手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農具。

在陳勐詢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是關羽、張飛等人將這些農具全部繳獲充公了。

當陳勐來找到自己的二哥、三哥,看到兩人正打算將這些農具重新打造成武器時,陳勐毫不猶豫的、十分嚴厲的將兩人這個愚蠢的做法給制止了。

然後陳勐就立即派人,不顧關羽、張飛二人的反對,甚至將大哥劉備請出來後,將這些農具全部給搬走,一個都沒有給這兩人留下。

之所以從關羽張飛手中搶走這些農具,是因為陳勐所想到的解決這三萬人的辦法,最需要的就是這些農具。

得到農具的翌日,陳勐就拿著寫好的一道詔令,來到了劉備這裡。詔令上書:

1、授田。凡15歲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給種植穀物的露田40畝,女子20畝。露田應為無主荒地。多開墾多得田地。

2、所開墾之田歸農戶所有,但不準買賣。年老身死之後,還田於官府。

3、農具。在平原縣境內,願開墾農田著,給予農具一套。

4、耕牛。無耕牛者,第一年可從官府免費租用耕牛,其後,租用耕牛者需提供錢財或糧食。

5、農戶所交賦稅一切以現有制度實行。

陳勐些這道詔令的用意也很明顯,那就是讓這三萬人在平原縣境內有田種,實現耕者有其田。

劉備將這道詔書看了不下十遍,沉思了片刻之後,說道:

“今已四月,春耕已過,只能等待秋耕。那至明年夏收之前,這三萬人的口糧從何處而來?”

劉備提了一個十分現實而且又十分重要的問題。

東漢時期,耕種時間一般有兩個時期,一個是春耕,一個是秋耕。春耕的時間一般為正月、二月、三月,不過地點不同,農作物的不同,種植的時間也不同。

正月底直到二月份,如果能下一場透雨,農戶就可以種植春小麥、禾、黍、豌豆等作物。三月份的時候,如果下一場透雨,那農戶就可以在低等田中種植粳稻,在水利豐富的田地種植水稻。

而秋耕,一般都是八月份開始。秋耕的主要糧食作物就是大麥和小麥。根據田地等級不同,耕種的時間也會有所區別。如白露時先種低等田,秋分的時候再種中等田,秋分後過十日再種高等田。

然而現在已經到了四月,春耕早已過、秋耕仍未至。

即是頒發了這個詔書,這三萬人都願意開墾露田,那這三萬人得吃食怎麼辦?這些人種植的糧食成熟了,再有反賊來搶怎麼辦?這就是最現實的問題,也是這三萬人最關心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