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母就等著趙樂樂這句話,她大腿一拍高興地說:“好,好孩子,我們現在就去見你媽。”
母女倆見面之後,錢滿枝激動地拉著趙樂樂的手哭,哭得錢母也跟著抹淚,趙樂樂再大的不滿也消失在眼淚攻勢中。
哭完之後祖孫三代說正事,錢滿枝讓趙樂樂以後不要回趙家,房子又不會跑,以後她要有本事什麼時候都可以要回來。
趙樂樂也不知道聽沒聽進去,反正沒有反駁這話,但是錢滿枝留她住下來時,她搖頭堅持要跟錢母回家。
錢母也勸錢滿枝:“樂樂跟我回去你還有什麼擔心,住你這我才不放心。你放心,你大嫂那人聰明著,樂樂以後可是城裡人,她只有巴結的份,不會有半點對樂樂不好。”
錢滿枝將近半年沒有見到女兒,好不容易趙樂樂回家,她當然想多相處一些時間,可錢母的話也有道理,她只能紅著眼眶把祖孫倆送走。
趙樂樂回到外婆家還有些不開心,理智上她知道錢滿枝做得都對,可是情感上還是接受無能。
錢母看她每天悶悶不樂的樣子,乾脆拉著她在家做麥牙糖。
趙樂樂過年過節才有機會吃麥牙糖,但那都是外面買的麥牙糖,她第一次知道錢母還會做糖。
“你小看你外婆吧!我不光會麥牙糖,還會做餈粑,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先做糖,這個經放,過幾天再做其他的東西。”錢母打算過個熱鬧年,今年是趙樂樂第一次在家裡過年,總要比往年隆重點。
錢母也是手裡有錢才敢動手做這做那,錢滿枝在趙樂樂回家後,偷偷給她塞過生活費。
錢滿枝剛給完,譚木匠又騎著腳踏車上門,當著趙樂樂和王蘭的面,又給她一筆錢,等於她是收了兩回錢。
王蘭不知道錢母兩頭收錢,不過她心裡也有一本賬。
她算計著趙樂樂在家能幫忙幹活,又交過生活費,以後還會進城工作。她心裡是很願意巴結親近,可惜家裡的倆個孩子都大了,只能等下一代再沾光。
錢母說要在家做麥芽糖,王蘭主動去村裡找人換小麥,錢家年年都只種水稻,家裡沒有小麥。
錢母說要做麥芽糖就不是一點點,王蘭直接換回十來斤小麥,她也是想著家裡越過越好,過年多做一點也不怕吃不完。
錢母先把小麥泡一個晚上,再瀝乾靜置,每天撒水四五次等小麥發芽。
冬天氣溫低小麥發芽慢,錢母還特意把小麥放置在火邊,趙樂樂看著就很稀奇。
“其實夏天溫度高才更好做麥芽糖,天氣越熱小麥芽長得越快。”錢母一邊說一邊把罩小麥的紗布放下來。
“外婆,要等多久?”趙樂樂覺得很神奇,她從來不知道小麥也可以變成糖。
“嗯,不知道,等小麥芽長到差不多這麼長就行。”錢母用手指比劃了一個長度。
趙樂樂估計差不多得長到三四厘米長才夠,她每次撒水都要盯著看幾分鐘,就盼著小麥芽快點長出來。
夏天小麥芽想長到三厘米可能也就一晚上的事,但是冬天一直長了三天才達到錢母滿意的程度。
這期間一直都是趙樂樂負責澆水,她每次揭開紗布都要仔細研究半天,想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錢母偏偏不告訴她,還讓她耐心點,說想要吃到好東西,就得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趙樂樂天天盼,好不容易盼到下一步工序,錢母卻讓她把這些麥芽先磨成漿。
趙樂樂磨到手痠才磨成糊,等她接下來要怎麼辦時,錢母已經把事先泡好的糯米蒸熟。
“把打好的糊和糯米攪拌好,再等著它們發酵。”錢母一邊攪一邊教趙樂樂訣竅。
冬天天氣冷,錢母採取各種保暖措施也還是沒能短短几小時完成發酵,趙樂樂睡覺前還遺憾地檢查過一次。
第二天起床後,她來不及吃早餐,就要去檢查糯米發酵情況,結果錢母告訴她還是差一點。
“要什麼時候才好?”趙樂樂等不及想親手做出糖。
“不要時不時揭開看,下午再說。”錢母很有經驗的判斷。
“好吧!”
下午吃過午飯,趙樂樂坐在火邊看書,等她把書看完才追問錢母有沒有好。
“你去看看吧!”錢母搖頭,到底還是個孩子。
趙樂樂揭開蓋也不知道發酵好沒有,她又沒有經驗憑肉眼觀察到結果,於是求助地喊錢母過去看一眼。
錢母看一眼,又用勺子壓了壓,湊近聞了聞味道,感覺差不多才點頭。
“好了,你把汁水過慮完再熬煮就是麥芽糖。”錢母一句話說得很簡單,但是光熬煮就不容易,火大很容易燒糊。
趙樂樂光是過慮就耗盡耐心,把汁液放裡鍋裡煮更麻煩,柴火灶一會火大一會火小,她都不知道如何控制火候,最後還是錢母幫忙才完成所有工作。
十斤小麥差不多蒸了五十斤糯米才夠用,最後煮出來的糖份量當然也不輕。祖孫倆足足忙了一個星期才忙完,趙樂樂把糖吃進嘴都覺得比買的糖更甜。
錢母看著金黃色的糖也很滿意,沒有煮糊也沒有浪費,過年可能都吃不完,應該很長一段時間不用去供銷社買糖。
錢母做完糖又教趙樂樂準備過年招待客人需要的其他零食。
從炒瓜子花生到炸各種丸子,趙樂樂每天都沒有閒下來,等她反映過來寒假都過去一半,春節也近在眼前。
大過年的趙樂樂再多不開心的事也得放下,更別說家家戶戶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每個人臉上帶著的笑也成功感染到她。
她也盼著年三十的團圓飯,只是看著錢父祭祀祖先,她心裡也閃過一絲陰雲。趙樹新的祭祀不知道趙小軍會不會管,她倒是有心操辦這事,卻是寄居在錢家。
趙樂樂只盼著大堂哥好歹住在自家的房子裡,他於情於理都應該會安排祭祀活動。
趙樂樂這些情緒旁人卻不知,等祭祀完,錢母第一個招呼她坐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