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春節以來,王森林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並有著太多的傷心和難過。今天聽到姐姐即將上班的喜訊,他感覺最為開心。
王森林與張師傅商議,請求換班;在得到對方應允後,他便飛也似地趕回了家。對他的歸來,父親且不忘倪副廠長的囑咐,仔細過問了他的一些情況,並予以安慰和鼓勵。
聽著父親的話語,王森林是頻頻點頭或應答。其實,那些事經倪副廠長和倪梅姐的開導,他早已想開了;況且,今天又是一個大喜的好日子。
傍晚時劉英下班,王兵放學,家人都已歸家。晚飯前,王亞琴在奶奶和父親的指示下,做了不少的好菜。席間,王永前宣佈:明日就送女兒前去上班。這是一個閤家歡樂的時刻,王森林陪父親喝了幾杯酒;尤為難得是老太太很開心,居然也喝了幾口小酒。
王亞琴在填表格的時候,王永前夫婦和王森林三人在一旁提供指導,只見每個人的表情都是莊重和認真。
第二日清晨,王永前領著姐弟二人早早出發。到達縣城時,王森林因要上班徑自回了汽配廠;王永前則是帶著女兒,來到棉布廠報到上班。
縣棉布廠有正式職工六七百人,廠區規模很大,分為生產區和生活區兩大塊,是當時縣裡屈指可數的地方國營企業。當時棉布廠的經濟效益非常好,是很多人嚮往的工作單位。因為縣城很小,棉布廠和汽配廠的距離,僅有幾百米遠。
在厂部報到時,王永前碰到了棉布廠的廠長老錢。兩人以前因為工作關係而多有交集,所以錢廠長很熱情地邀請他去辦公室裡小坐。
錢廠長一邊奉上茶水,一邊調侃:“‘王大炮’,你還真有兩把刷子!據我所知:想要這個名額的人可不少,沒想到居然被你搶了先。”
王永前笑說:“老錢,你就不要寒磣我了,只是以後請你多多照顧孩子。”
“僅憑你我的交情,這個自然是應該的。”
“那就太感謝了,老錢!”
“你那丫頭,這次運氣不錯。五.一假期之後,縣裡有關部門將會組織一個會計培訓班;培訓時間大約三個月左右,到時讓丫頭前去參加培訓。這幾天,先讓她在廠裡熟悉一下情況。”
王永前聽了,也覺得機會很好,於是真誠邀請:“謝謝你了,老錢!中午我來安排:咱倆人喝一杯,怎麼樣?”
錢廠長笑罵:“好個‘王大炮’,你這不是明著罵人嗎!既然到了我這裡,哪有讓你掏錢請客的道理。哦,對了,我現在就打電話把倪建國那個老東西也叫上。”
中午時分,倪副廠長準時到來。三個老朋友相互喝酒,吃菜,笑罵……這就是朋友和兄弟,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在任何時候都是溫暖滿滿!
良師,是人生路上的指引和明燈;益友,是一生的並肩與陪伴。王森林離開學校很久,但與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往,卻是一直頻繁而密切。只要有空,他總愛前往學校,去看望那些可敬可親的老師和同學;大家也時常光臨他的宿舍,或在城區找個地方吃飯、喝茶、閒聊。這是一種樸素的真摯情感,更有惺惺相惜的投緣與愛護;一切自然又隨心,暢快而美好。
要說師長,有三個人給王森林留下了深刻印象,並且他們的言行,始終影響並指導他的人生軌跡!
第一位要算吳一凡校長。吳校長器宇軒昂,身上極具男人的陽剛之氣,是王森林一生最為敬重的楷模。
老校長如今已是八十高齡,但身體健朗、思維清晰。對於曾經的很多學生,他至今仍是耳熟能詳、如數家珍。
第二位是語文老師謝浩。謝老師個頭不高,人很精神,尤其是他說話做事時,特別具有激情和感染力。
謝老師酷愛文學和詩歌,因師生兩人頗有緣分,他經常借些文學名著,或是最新的詩刊給王森林閱讀。那時的王森林常常陶醉在那美麗的字裡行間,竟然也有學寫的衝動,怎奈底子太薄,終是自覺放手。可也從那時起,愛好文學的種子便在王森林的心中發芽,以致後來的任意滋長。
謝老師還愛好口琴和笛子,曾力勸王森林加以學習,聲稱可以消除寂寞並能豐富生活。王森林不好拒絕老師的好意,勉強學了一段時間;終因不識譜和不得要領,又嫌之單調而匆匆罷學,現今想來,他倒是有些後悔。
第三位是英語老師李文峰。李老師身材略胖,講話多有幽默和智慧。那時他剛大學畢業不久,因學的專業是英語,所以對於當時的西方國家有一些瞭解。
李老師除了教學水平很好,尤其不厭其煩地介紹: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發展和技術,以及生活點滴與種種見聞……當時的介紹讓人耳目一新,可謂新鮮而奇特。
王森林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李老師當時講述的銀行卡使用情況。他說西方人一般不使用現金,多是使用信用卡來作為支付方式。因為信用卡是個人信用的一種體現,所以使用現金在很多場合下,則是一種缺少個人信用的表現而不受歡迎。
我們國家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信用卡的普及和流行;想起與李老師的介紹時間,至今已過去了三十多年。
李老師的諸多介紹,為王森林開啟了一扇洞悉世界的大門。以至後來,他有了很多的學習和思考!
同學之間相互交往的人有很多,但最令王森林開心的卻是與崔向陽、倪兵、丁遠東之間的兄弟之情。大約幾個月前,他們三人一同來找王森林玩。四人一起,瞻仰了烈士陵園,遊玩了一丈崖瀑布,其間的開心和打鬧,都是定格的永恆之美。
最為感動的是:他們四人竟一同跪拜,從此結成了異姓兄弟。說起這一段,有些搞笑——
在結拜之前,誰都沒有刻意關心彼此的出生時間,僅是崔向陽第一個發言,要做老大;王森林因個子最高,便自稱老二;丁遠東一看自己不佔優勢,於是急說:“反正我在家是老三,如果今天老三若不是我,我就不幹了!”大家雖然覺得此種說法有些牽強,可怕結拜的事情泡湯,所以一致同意透過;最後剩下來的倪兵,自然成了老四。
跪拜時沒有香爐,只是用砂石泥土堆起一個小土臺,然後採上幾支鮮花插上;其間,只見每個人都是煞有介事,態度極是虔誠和嚴肅。
結拜之後的若干年,四人關係一直保持不錯,且都自覺遵守當年的排序稱呼。直至2017年前後大家又聚,偶爾說及每個人的出生日期,方才大笑不止,覺得此事甚是荒繆和滑稽。
原來,四人之中倪兵年齡最大,崔向陽次之,王森林再次之,丁遠東則是名副其實的老小。可從結拜至今,真正的老大變成了老小——哈哈,全搞亂掉之!但無論如何,兄弟之間的情義永遠都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