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能夠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光彩是一件好事,但不是說它沒有出現在國際電影節上,就真的出了什麼大事,好像電影不行了。”陸嚴河在接受一家媒體的電話採訪時,直接這麼說了,“現在華語電影所處的階段,與我們的市場密不可分,等到市場漸漸穩定下來,無論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有了自己穩定的製作銷售產業鏈,自然而然會出現更多的、可以出現在電影節上的作者導演。”
“前兩年華語電影一下子迎來了一個大爆發,是正好趕上了那個時機,大家都在那個時候拿出了適合電影節的作品。”陸嚴河說,“以我自己為例,我前幾年拍了不少適合電影節的電影,所以入圍的也多,這兩年拍得少了點,那是因為我也有我自己事業上的規劃。我覺得,不用因為一屆兩屆電影節沒有華語電影的身影,就覺得是華語電影出問題了,這兩年我看了會很多好劇本,好電影會越來越多的。”
陸嚴河的這番發言被媒體發表出來以後,倒是引發了一些人的抨擊。
抨擊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你自己也知道你這兩年沒有怎麼拍真正的電影,都在拍《焚火》《迷霧》這種俗爛的商業片,還好意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