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一波人是第一代的M先生,當時桃園星叛亂,他們摧毀了豌豆,於是M先生又發了一批豌豆過去,然後是M1從泰坦基地發出了一些數字人到那邊去,數量不詳。之後幾乎每次出現人類滅絕恐慌都會有數字人朝桃園星過去。我們有統計的是180萬人,而他們那些沒統計的就不清楚了。”M先生彙報道。
“哎,現在這些各自為政的自治領,完全不和我們通報了。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只怕就不是小事。”A先生搖搖頭道。
M先生嘆氣道:“雖然你還把自己當作負責全人類的安全和繁榮,但是數字人們他們自己選擇自己去接受梅蛙2或者M1的管轄,已經不是你職責的範圍了。”
A先生也是嘆氣道:“守護人類這班崗站到不能站了為止吧。”
明妮看他們倆你嘆氣完了我嘆氣,實在有點不耐煩說道:“你們太自戀了,是假裝自己是全人類的什麼老父親嗎?一面說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是人們真不選你們這邊,你們還都唉聲嘆氣。眼下最要緊還是木星!目前起碼還有50億人類在太陽系內,而木星一旦出情況,整個太陽系可能都是災難深重。”
“其實對於木星,我們能用的手段都用了,既然已經盡了人事,接著就是聽天命吧。”M先生說道。
而A先生則說:“其實我對於我們可以成功攔截這次的打擊非常有信心。”
這次輪到明妮嘆氣了,她說道:“如果真的是等離子體的話,應該沒問題。但是目前得到的結論和半年後,他進入奧爾特雲,也就是真正進入太陽系的時候,是不是一樣啊。萬一不是等離子體呢?”
“我覺得首先我們要科學的看待它。它也一定是遵循已知宇宙的各種物理定理的。所以它除了是等離子體之外還能是什麼?”M先生說道。
明妮搖搖頭,說道:“想想吧,他們的科技比我們要強,按說不應該弄一個這樣的攻擊,等離子體的話,而且目標是木星,其實不用去管它,它也無法對木星造成傷害,最多引起木星內的風暴更劇烈而已。這並不合理。”
M先生說道:“也許他們以為我們是木星中成長起來的文明,然後木星的衛星是我們的武器呢?”
A先生也說道:“對啊,這樣的話,就都解釋的通了。”
“坊間傳說的來襲的是一艘戰艦!”明妮說道。
“雖然經歷過我們的黑洞打擊之後還依然建在以及並沒減速這點來看,好像戰艦的說法站不住腳。”M先生道。
志2蛙說道:“要真是戰艦的話,其實到好了,再一波湮滅打擊肯定可以消滅了。只要是物質的,就沒有物質能對抗湮滅打擊,更沒有能抵禦那麼強大能量釋放的高溫。”
明妮嘆口氣說道:“先這麼想著吧。不這麼想,難道要寢室難安的等著嗎?”
“那還一個小問題,這個桃園星發現的外星高階文明,我們怎麼命名呢?”M先生問道。
A先生隨口說了句:“鳥人!鳥人文明!”
“哎,最早我們就是被猥瑣文明襲擊,然後我們無謀的反擊又招來了騎士文明的反擊,現在我們的退路桃園星上又發現了鳥人文明!怎麼以前都沒發現宇宙中有那麼多文明呢?”明妮說道。
“也許真是什麼黑暗森林法則!”M先生疑慮的說道。
志2蛙突然道:“起碼目前就發現的情況來說,騎士文明的科技高於人類文明,而其他2個文明,就目前發現的東西來看,人類目前也造的出來,就是沒朝那個方向去做。”
明妮搖搖頭說道:“別這麼想,鳥人文明一直密切監視著桃園星,起碼我們新去的這些人已經是他們的俘虜或者奴隸了。而猥瑣文明呢,他們來的這個東西是靠引力過來的,也就是起碼在太空裡飛行了數萬年!甚至更久,人類還不一定走出非洲的時候,他們的打擊以及上路了。而之後他們應該還有發展。而最可怕的是,他們隱藏自己和隱藏自己的科技這一點,使得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深淺。”
“就這樣吧!反正不管木星出什麼事,目前的數字人都可以光速的逃離,總不會有什麼威脅還能快過光速吧。”A先生略有一些不耐煩,雖然她知道明妮的擔心是對的,但是他們還能做什麼呢?既然可以做的都做了,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志2蛙困惑的道:“難道說,最早我們發現被猥瑣文明攻擊,然後應該不應對嗎?不反擊嗎?”
“志新當初反對沒確定攻擊源就擅自推測的攻擊源頭。畢竟很可能是多次變軌之後到的地球。來襲區域是有可能比我們打擊的那片星域還遠的地方。”明妮回憶起已經去世的林德和志新。
眼前的志2蛙雖然擁有志新的知識和思想,甚至很多記憶,但是畢竟年輕,很多經驗並不是記住一句話那麼簡單的。比如嚴控風險,這句話對於一個屢戰屢勝的什麼股票期貨天才來說,就如同需要去答題的標準回答,而內心是不以為然的。但是當他真的知道這幾個字的分量的時候可能一切都晚了。而志2蛙與志新的差距就在這裡,很多經驗雖然是化作簡單幾句話,但是領會他們的深意不是記住那麼簡單。
數字人也好,蛙人也好,看似快速繼承了很多知識,但是很多經驗,也許就是不身臨其境的去體會是無法理解的。而將很多經驗化作行動中每一個細節去實施更是難上加難。就好像很多資深的分析師,可能他們戰績從來沒輝煌過,因為他們質疑一切,不管是報表還是資料或者別的,甚至他們朝某一方向判斷的同時,再反向對沖自己之前的想法。但是他們才是市場博弈中真正的贏家,剩者為王。
就這樣在舊的威脅和危險還籠罩在人類頭上的時候,人類才剛注意到,其實需要的面對的威脅不是變少了而是變多了。也許還會更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