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凡卡的這些方式雖然說是有效的遏制了暴跌的發生,但是無法阻止下跌的趨勢。整個金融市場進入綿綿陰跌,每個人看見自己賬戶裡的財富縮水都好像被一個巨大的磨盤壓著一樣喘不過氣來。
而關於為什麼與之前的間隔會有150年,諸多的猜想基本分2派,一派是覺得對方用了150年確認上次攻擊無效,那就有個問題,他們怎麼確認的。以及從時間上看,攻擊源頭就應該是在780光年的範圍裡,但是這又不符合第一次的打擊當時預計飛行時間少則幾十年,多則上萬年,甚至數萬年。也就是這個猥瑣文明並不會使用高速武器,有可能是技術落後,也有可能是為了隱藏自己的科技以及位置資訊等等。
當然還有猜測就是也許他們也弄了同步的量子纏繞,可以實時的知道這邊襲擊失效了。那麼這150年就可能全是飛行時間。
當然目前還只是到了柯伊伯帶,按照不同可能性可以推測出各種可能性對應的飛行時間,那麼只要再次發現比如說,目前豌豆死亡的速度有怎麼樣的變化,就可以縮小這個判斷的誤差。那麼距離推定出打擊源頭的範圍就不遠了。
而這時候,一位阿耶德大師的弟子,約翰尼阿芳提出一套理論,《星系原生基礎決定論》,這套理論是這樣的,首先分析太陽系,如果太陽系內暗物質和暗能量幾乎是沒有的。所以行星和衛星他們的軌跡執行,基本都是引力的效應,那麼才有的比如說,距離太陽近的行星公轉週期快,而距離太陽遠的公轉週期慢。
那麼人類文明的科學進步先是牛頓時期的力學。但是假如太陽系內的暗物質和暗能量與銀河系平均水平接近的話。那麼其實太陽系內的行星以及衛星軌道就不是目前這樣,而是會類似銀河系那樣,銀河系中央和外圍的旋轉速度幾乎一樣。那麼力學研究的基礎就無法建立!
那麼假如牛頓總結力學原理,但是觀察行星衛星軌道不符合力學原理的標準正規化模型,那麼可能萬有引力就總結不出來。而沒有萬有引力以及一系列從行星執行中歸納總結的力學基礎,人類的電器文明,資訊科技,甚至相對論都難以建立。人類可能整個生產生活方式就停留在牛頓之前的時代。
而因為黑核桃的存在,使得太陽系非常獨特,雖然可能宇宙中類似太陽的恆星還有萬億顆,但是同時擁有小質量黑洞,且各種幸運的恰到好處不僅使得可以有人類,以及人類可以有科學,以及科學可以發展到足夠高度去探索宇宙。
按照約翰尼阿芳的說法,當然這一點與目前發現的是一致的,就是宇宙中其實創造生命的物質是一點也不缺的,哪怕一粒微小的宇宙塵埃,它都有17%的有機物成分。但是發展出生命甚至發展出智慧生物,建立文明,但是科學的發展路徑會受到所在星系的原生基礎所影響。
比如尼霍德人,他們對磁力的運用比人類要高超,甚至他們的力學基礎研究是建立在磁力基礎上的,從磁力到電力,而這中間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在計算和推算,甚至是假設存在一個物質之間的引力!
而他們對太空和宇宙的探索則是幾乎是用命去堆出來的,當然是他們克隆人的命。他們並不是圍繞電力的使用建立各種設施裝置,儀器武器,而是圍繞磁力。電力對他們是一種磁力的另類效應,因此他們先推定,弱磁力效應是大爆炸初期形成,然後破缺成弱互作用力和電磁力。之所以他們對磁力的應用那麼得心應手,得益於他們尼霍德人所在恆星系裡,一顆比太陽還暗的矮星,而這個矮星卻頻繁的發生日冕日珥,太陽風暴等等磁力現象,而從來就沒有一次很強力的,強到摧毀整個尼霍德星生命體系的強度。
而尼霍德星的主序星這樣的特點,決定了他們觀察磁力變化的機會比地球起碼高出300萬倍,以及他們持續受到這樣的影響,他們第一個發射進太空的飛行器,不是燃料火箭推送進入的,而是磁力牽引進入太空的。
那麼宇宙中其他的文明,要想建立起科學,或者說足夠探索宇宙的科學體系,足夠威脅現在人類的科學體系,需要很特殊的自身星系的原生基礎,星系原生基礎決定了,科學體系的型別和應用的技術種類。
換句話說,如果和太陽系條件一樣,那麼就算進化的終點不是人類,技術體系也是和人類一樣的。因為最容易從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力學,而力學在被天文學證明之後,再有進一步的各種發現和理論的產生。
而假如力學基礎是被天文學證偽了,那麼要發展到進入太空可能會是一個非常艱鉅的瓶頸!甚至可能是一個文明完全沒法去突破,徹底被封鎖在自己的行星中。
約翰尼阿芳還闡述了關於跨越星際的情況,那麼首先也都會是需要飛出自己的恆星,那麼不同的恆星引力大小不同,決定了逃逸速度的差異與實現的難度。而人類文明等於可以飛出地球之後,發現外部環境和很多基礎理論構建的基礎理論模型不同。因此人類文明之前是遭遇了飛出太陽系這個重大瓶頸!甚至現在訊號可以連線桃園星,人員可以透過豌豆等等派遣過去,但是從地球比如說載人飛出,依然還是非常艱鉅,甚至說經濟上不可行。
而尼霍德人,身材矮小,又因為磁力為基礎,醫學等等發展到基因技術之後,大量製造克隆人,甚至他們的飛船並沒有很多人,只有23個核心的駕駛員,而地面戰的大量兵力可以採取臨時製造的方式,臨近戰區找一個補給星球吸取有機物,用生物3D列印類的技術直接製造出克隆人,而大量被製造出來的克隆人幾乎一出生就上戰場然後大量死亡。這也是他們一直被當作消耗品的原因。
PS:感謝書友約翰尼阿芳給出的那麼高的評價。所以以一套新理論的提出者的方式,來打個醬油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