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07章:明朝時期的“蒙古草原”形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7章:明朝時期的“蒙古草原”形勢

上回講到眾人閒來無事就飛去遼東探查軍事情報,卻遇到了“白菜道士”與“蘿蔔道士”,遂被好心勸返。

“多謝二位前輩提醒,晚輩告辭。”眾人在朱由校、朱由檢哥倆率領下,紛紛向兩位前輩施禮告別,轉身向南飛去。不過,眾人並未打算立刻返回京師,而是沿著“明長城”向西飛行,逐一檢視“九邊重鎮”情況。

“咦?什麼情況?下面好像正在打仗?”、“咯咯,可不是嘛?還有炮轟轟鳴呢!”、“哈哈,步兵打騎兵?有意思……”眾人離開遼東後,沿著長城一線向西南飛去,才飛了一刻鐘不到千里就趕上了一場“好戲”。

在另一時空,這本來是應該發生在崇禎二年的一次“軍事冒險”事件,卻因“天啟大爆炸”而提前發生了。

西元1629年(崇禎二年)10月,後金國主皇太極率領五萬八旗精兵,繞道蒙古察哈爾部,避開明軍的寧錦防線,從長城隘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重鎮,兵峰直逼北京。皇太極這次帶兵入關史稱“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對明末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不僅直接改變了明朝遼東地區的軍事、政治、人事形勢,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明朝內地的軍事佈局,緩解了各地剛剛興起的農民起義軍面臨的軍事壓力,甚至還導致了農民起義軍的實力迅速增強,為李自成率領農民軍一路向東推翻明朝做好準備。

不過,在這一時空,由於明朝提前得到了“預警”,在“邊牆”(長城)的各關口做足了準備,因此即便出現了“天啟大爆炸”這樣的嚴重後果,也並沒有削弱“九邊重鎮”的防禦能力,反而讓皇太極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好,有埋伏!快撤!”皇太極率領八旗精銳剛趕到長城隘口,還沒歇腳,卻突然聽見周圍四面八方傳來轟隆轟隆的火炮之聲,接著聽到自己騎兵隊伍中傳來猛烈爆炸巨響,頓時人仰馬翻,一片慘叫連連。

這下不妙了,因為從天而降的炮火異常猛烈,讓皇太極有種大禍臨頭之感,便趕緊命令親衛收攏人馬向北撤退,因為炮火之聲來自東、南、西三面,想必北面應該沒有埋伏。然而,還沒跑出十里就後悔了。

因為不知從哪裡冒出一支數千人的奇怪隊伍,正扛著套有刺刀的“鳥銃”,大踏步地迎著自己正面衝過來,既不敲鑼打鼓,也不鳴金吹號,而是排著整齊隊伍向自己的數萬騎兵猛擼管——打手銃,乒乒乓乓……

還在五六百步開外,那些“神機營”計程車兵便按照新軍訓練規則停下步伐,開始分成三段式射擊。如此熟悉的場面,立刻讓皇太極感到惱怒,畢竟僅憑數千步兵就想擋住自己的去路?於是,他下令發起衝鋒。

然而,詭異的是這次的明朝步兵似乎與以往的步兵大為不同,因為其火銃射程不僅遠上太多,而且射速更是快得驚人,往往自己的騎兵才射出兩三箭,對方的步兵就能打出一槍,很輕易就擊穿鎧甲、頭盔。

“啊啊啊……”不計其數的騎兵紛紛中彈墜馬,更有不少失去主人的戰馬也中槍倒地,雖還沒死透並痛苦哀嚎著,卻很快就被後面蜂擁而上的同伴踩踏致死,甚至踏成肉泥。不過,後來者還沒衝出多遠也紛紛中彈倒地,同樣發出了死亡哀嚎。這讓皇太極及其親兵護衛們感到恐懼,趕緊下令停止進攻,分散繞過去。

皇太極原本以為能夠透過先分散隊伍繞道,再從後面包抄的方式衝到近前亂箭射殺,沒想到依舊不能湊效,因為對方不僅轉身變陣夠快,而且那超遠距離的火銃似乎有打不完的彈藥,硬是打得自己沒脾性。

最後,皇太極不得不率領手下受傷較輕計程車兵掉頭而逃,至於那些受了重傷計程車兵則無暇顧及,只能任其身自滅。此戰,皇太極的五萬大軍損失過半,本想靠著“軍事冒險”來立威,結果被眾兄弟落井下石。

“哈哈,有意思,步兵居然能在野戰中打敗騎兵?果然不是靠勇猛,而是靠武器先進和戰術巧妙啊!”

眾人看過這場熱鬧後,便沒有停留,而是繼續沿著長城一線飛行,先檢視“九邊重鎮”,再去逛西域。

這只不過是發生在明朝後期北部邊疆的一個小插曲,而真正影響北疆的大插曲則是敗退草原的蒙元政權。因為,明朝定都南京後,朱元璋下令北伐元朝,經過幾次大戰後,硬生生用武力把蒙古人趕回草原。

蒙古人當年橫掃歐亞,威風不可一世,但因沉迷於中原富饒和花花世界,就逐漸墮落了。加上內部爭鬥、民族矛盾和階級反抗,在實力大損後被朱元璋撿了便宜,於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恢復元朝而南下。

從本質上來說,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位期間就是如何喪失天命的一次教訓。不過,這也並不全是他的錯,因為許多問題都是由他繼承的,而他也只是一個像明朝天啟帝朱由校般的“木匠皇帝”而已。

西元1368年,由農民起義組成的紅巾軍顛覆了元朝的統治基礎,而從紅巾軍中的一支發展而來的明朝(西元1368年—西元1644年)則剛建立並定都在江蘇南京,但末代元帝妥懽帖睦爾自中原逃入蒙古草原。

據傳說,在明軍攻破元大都時,元朝的40個萬戶中,也只有6個得以成功逃走,餘下的或是戰死,或最終投降明朝。儘管明朝對蒙古人十分厭惡,但蒙古戰士太過重要,因而不能隨意屠殺,而是改成招撫。

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那麼後世的一些學者便會指出,這將暗示著蒙古草原上有大量人口損失。但事實上,蒙古貴族中的這40個萬戶並非駐守在蒙古草原而是西南,因此不能認為蒙古草原損失了大量人口。

只不過,這些蒙古貴族部落中的許多人構成了所謂的“雲南蒙古人”,並且擔心自己會被朱元璋的軍隊征討和屠殺,不得不以最快速度改穿漢服和用漢姓,透過學說漢話來掩護自己,防止被明軍攻打和誤殺。

這就是為什麼後世雲南方言中的西南官話有那麼重的捲舌音了,因為他們都是由當時蒙古人假扮的“漢人”,就像東北女真人(滿洲人)入主中原後,將原本通行全國的平舌音的南京普通話改成捲舌的兒化音。

好在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帶回蒙古草原的人中,大部分是士兵。因此,元順帝才能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約五六萬人。儘管退回了蒙古草原,他仍然將自己視為整個天下的統治者,但他失去了長城以南的地盤。

元順帝北逃後就撤向斡難河怯綠連河谷地,因為那裡是蒙古人傳統的故鄉,以此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但同時,明朝軍隊繼續追擊,以確保蒙古人無法發動反攻。儘管蒙元朝廷失去了大片地盤,但殘存的元朝(北元)仍能夠在蒙古草原重整旗鼓,並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反攻。這可不是虛幻的想法,一切皆有可能。

儘管元順帝妥懽帖睦爾駐軍在蒙古草原,但他在那裡卻無法找到對自己作為統治者的長期支援,因為有人對皇室產生了長達幾十年的厭惡,主要是阿里不哥一脈後裔,且他們是蒙古草原上最有勢力的人物。

除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間依舊一觸即發的夙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將敗退的妥懽帖睦爾與歸來的其他蒙古人視為外人,甚至基本視之為“漢人”和“非蒙古人”。因此,雙方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遊牧在西部蒙古草原阿爾泰山脈周圍的瓦剌(俄羅斯的衛拉特蒙古)成為了捲入爭鬥的第三方因素。

“瓦剌”在蒙古帝國史中只是一個邊緣集團,與擁有“黃金血脈”的“蒙元皇室”沒有什麼聯絡,因為瓦剌人的血統與成吉思汗無關。但是,隨著其力量在西元14世紀後期逐漸增強,他們便開始覬覦蒙古大汗之位。

與此同時,“瓦剌人”還將自己的社會地位凌駕於其他蒙古部落之上,令其他蒙古部落貴族深惡痛絕。

不過,一些“瓦剌人”將他們的祖先追溯到了克烈部的脫斡鄰勒汗。但是,瓦剌(斡亦剌)其實是槐因亦兒堅部落之一,與克烈部無關。而在西元14到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蒙古草原的戰爭都是區域性性的。

不過,明朝皇帝朱棣屢次率軍攻入蒙古草原,放火焚燒牧草,想透過餓死牲畜來迫使蒙古人屈服。但是,結果喜憂參半。儘管明朝軍隊多次打敗了蒙古軍隊,但明軍一進入草原發就會遭到連續不斷的攻擊。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結果,原因是明朝軍隊以步兵為主,騎兵不多,而且後勤補給跟不上,無法在草原上長期駐軍。明朝除了試圖讓蒙古草原上的許多派別互相攻擊之外,還採用了漢族用於草原的傳統對策。

那就是將“名號”授予某部落的統治者並使之合法化,將其他蒙古部緊盯自己的視線移開,使之內訌。

明朝的最終目的,是透過分化和控制,來達到削弱各個蒙古部落。然而,其努力並非總是能成功的。

明朝並不在意合作物件是誰,無論是“黃金家族”還是瓦剌首領都可被利用。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威脅,即一名首領可能聚集足夠的力量來攻擊明朝,這些攻擊並不足以顛覆明朝,但無論如何也是一個大威脅。

舉一個例子,那就是“土木堡之變”。當時,漠西蒙古的最高權力即“瓦剌大汗”之位被“太師”也先把控,並事實上成了瓦剌首領,於西元1439年—西元1455年在位,佔據了從巴爾喀什湖綿延至明朝邊境的地盤。

期間,瓦拉因與明朝就邊境茶馬交易等互市問題鬧掰,於是發兵寇邊。而當時的明朝皇帝明英宗因年少氣盛且偏信宦官王振,導致輕敵慘敗,損失20萬大軍,自己也當了俘虜,震動朝野,使明朝由盛轉衰!

在也先去世後,蒙古草原個部落又爆發了多次內戰,具體而言就是由“黃金家族”統治的韃靼部落的蒙古人與漠西蒙古瓦剌人之間的戰爭。這種草原部落間互掐最符合明朝利益,因為不用出力就能削弱對方。

直到達延汗崛起(西元1479年—西元1517年在位),並被選為成吉思汗的第28任繼承者之後,蒙古草原才重獲和平。達延得益於他的叔父滿都魯(西元1473年—西元1479 年在位)統一了喀爾喀蒙古諸部。

喀爾喀蒙古乃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直系後裔之一,後來被清朝康熙皇帝“重點照顧”(同化)。喀爾喀個部落聯合起來打敗了瓦剌人,並將他們逐出蒙古草原,從此成了整個蒙古草原的最大勢力,威脅明朝。

之後,瓦拉人分裂成杜爾伯特與準格爾,前者遷往大興安嶺遊牧,後者在清朝康熙帝連續派兵攻打下被消滅,少數準格爾人向北逃亡到西伯利亞,成了阿爾泰共和國以及卡爾梅克自治區共和國的衛拉特人。

然後,達延汗率領韃靼部落開始攻擊明朝,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明朝真正的威脅,直至他死去。

………………………………………………

受經濟危機和新冠疫情雙重打擊,瓊島旅業舉步維艱。敝人不才因公司破產心生鬱悶,在工作之餘寫下此書《天地任我行之一》以表內心對殘酷現實不屈服!儘管自己對都市言情、修真玄幻等小說無比熱愛,但也曾對不少在讀之書遭遇“太監”而不滿!最近連續幾個颱風來襲,使瓊島“十一黃金週”泡湯,工作也更難找!為先活下去,為應付家庭開支、房貸、車貸、網貸、賬單分期,得兼職快遞送餐和跑腿代購,使書更新變慢,實屬無奈,懇請諒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