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漢元年十月,劉楓的第一個兒子終於來到了這個世上,距離他琮到這個時代已經九年過去了。
而劉楓自己也從最初的單槍匹馬,到現在擁有一州之地,下轄軍已數十萬之數的一方大佬了,此時的他,已經二十七歲了。
對於這第一個孩子,劉楓也自是喜愛有加,此時,天下已經開始動亂起來,而劉楓卻希望他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大,遂給他起名為靖。
劉靖的出生,同時也令劉楓麾下的臣屬們士氣高漲,因為他的到來,意味著他們的效忠能夠得到延續,同時也保證了他們的利益能夠得到延續。
州牧府官房。
“我欲將轄區內實施一項新夫,女子未滿十六歲者,不得成婚,不知各位覺得是否可行?”
這是劉楓從洛陽回來後,第一次召集眾人議事,靈帝劉宏已經死了,董卓進了京,那麼也就寓示著亂世也要正式的開啟了,接下來就算再大的調整,在劉楓心中自然也就沒有了多少的顧忌。
“主公,提高女子的成婚年齡,到也未嘗不可,只是如此一來,是否會阻礙了人口的增長?”
戲志才作為長史,首先發表了意見。
“這一點,也正是我要說的。”
劉楓看了他一下,開口說道:
“周禮曾有明文,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六及笄,乃可成婚。又言: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是為不失時也。”
“只不過自漢以來,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人口損失較大,為了增補損失的人口,才開始實行女子早婚,所謂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能夠生育更多的人口。”
“不過有一點,大家是否想過,女子成婚年齡太早,剛及初潮便嫁作人婦,其本身也只不過一孩童,身子並未徹底長成,此時受孕生子,委實風險太過於巨大,極易發生難產而亡之事。再者,母體尚未長成,生下來的孩童自然就會先天不足,早夭這事也是綿延不絕,其實這樣算下來,並沒有促進人口的增長,反到是因為分娩時的事故不斷,損失了大量本不應該損失的人口,如此看來,提高女子婚齡,讓其能夠長成後再結婚生子,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劉楓之所以會想到提這個建議,也是因為這次蔡琰的事情。蔡琰今年已經十八歲了,也差點因為生孩子而出事,這還是因為自己是州牧,準備的還算充分。若是放在普通的百姓家裡,其子女結婚的年齡更小,有的十三四歲就開始結婚生子了,像這次這樣的情況,搞不好可能就是一屍兩命的結果,
社會要發展,人口的增長是關鍵,沒有人,還談什麼發展。
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每年因生產而死的產婦,還有早夭的兒童,都不在少數,這對於人口本就相對偏少的南方來說,保婦好能夠生育的女人,就顯得猶為重要了,由不得他不重視。
“主公的話也有道理。只是,真要實施起來,也並不容易。”
戲志才介面說道:
“像官府中人和大戶人家到還好辦一些,一紙文令下去便可。關鍵還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之家,反到不太好實施。”
“這是為何?”瓏瓏
劉楓不解的問道。
“大戶之家普遍家底殷實,生活都還不錯,不用為生計發愁。而對於小戶平民來說,女兒早晚都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兒的勞力以不如男孩,若是養的過大,對他們來說,等同於加重了家裡的負擔,所以他們都是希望將女兒早點嫁出去的。”
“還有一點,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家,為了早點拿到彩禮錢,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狀況,也會將自己的女兒早早的出嫁。所以,如果想要推遲女子的結婚年齡,還得想辦法讓這些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才行,如果這些人的生活未能有明顯的改善,光靠一紙文書還是行不通的。”
這時,田豐也在一旁補充道。
對於田豐的話,劉楓深以為然。有道是“倉稟實而知禮儀”,如果生活都難以維持的話,誰還是去管你什麼規矩制度呢?
所以,關鍵還是要讓那些未達到出嫁年齡的女子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不給家裡增加負擔,說到底,還是要官府能夠拿出相應的引導政策,來改善她們的生活環境才行。
“志才,我若是將蒙學推廣至鄉村一級,你看是否可行?”
劉楓沉思了片刻,這才向戲志才問道。
戲志才愣了一下,劉楓的這個提議到是出乎他的意料,柴桑城的蒙學已經開設了兩年,入學的學生已經超過了八百人,已經是現在的蒙學所能承受的極限,受限於教師的人數的不足,再也無法擴大,只是他不知道,主公這時候提出全面推廣蒙學,跟推遲女子的結婚年齡有什麼聯絡。
“如果只是從錢糧方面來看的話,到不存在問題。”
雖然有些疑惑,不過戲志才斟酌了一下,還是如實的說道:
“只不過,若真的要在每個鄉村都開設蒙學的話,我們的教師數量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
“蔡老大人,我們蒙學裡面現在有多少人能夠勝任教師這一崗位?”
劉楓抬頭望向蔡邕,雖然他的職務是柴桑蒙學的校正,並沒在官衙中掛職,不過,劉楓還是把他也請了過來。
“如今連我在內,有教師十五人,不過有幾人是還向康成公求學的學子,因家境貧寒,才在蒙學裡兼了教師的工作。”
蔡邕已經六十歲了,相較於當初剛遇見劉楓時的落魄,現在的他,到顯得年輕了許多。
特別是劉靖出生後,他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八百多人的蒙學,只有十幾個教師,也確實是少了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年頭,讀書人本就不多,大多數人讀書還是為了能夠入仕,只那那些確實是入仕無望而且淡薄名利的人,才會去選擇教書育人。
“我有一個提議,若是能夠實施的話,或可解決教師空缺的問題,同時,還能解決一些生活窘迫家庭的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