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我,劉辯,三興漢室> 第186章 劉辯的反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6章 劉辯的反應

王允自是不信,反駁道:“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皆大賢之後,世代為國盡忠,方才不過是你隨口汙衊之言,自不可信!”

許攸說出曾與他真正有過接觸的袁紹的名字,當然不是為了坦白從寬。

不然,豈不是為他的仇人除去了隱患。

許攸繼續說道:“昔日他們收留張儉,而今他們怎麼就不敢收留我了?我路過沛國,桓氏亦以我為座上客,若非桓氏相助,我豈能對他陳氏瞭如指掌?你以為陳氏當真一無所知嗎?且無徐州刺史和二千石相助,臧霸這樣的廢物如何抵達北海……”

隨著許攸口中出現的豪族越來越多,王允甚至都懶得駁斥了。

許攸很聰明,哪怕是逃亡之中,他依然看出了劉辯施政的傾向,所以,他將能與他扯上關係的豪族及出身豪族者全都扯了上來。

如果小皇帝將這些人作為他的同黨全部治罪,那再好不過了,到時必然引得漢室傾頹,天下大亂,他將死而無憾。

末了,許攸叫囂道:“你王允既然要鑽營仕途,敢隱瞞我今日所說嗎?”

“我與故王公所謀,乃是為了天下大義。郡國長吏無德可換,三公無德可換,天子無德,未嘗不可換?”

才稍稍平靜下來的王允再度大怒,指著許攸痛罵道:“大逆不道之徒,天子受命於天,代天牧民,臣子視為君父。伱不忠不孝,罪及宗族,死後亦不得安寧!”

聽到宗族兩個刺耳的字,許攸彷彿徹底瘋了:“受命於天者,豈會被外戚隨意廢立?外戚做的,吾輩做不得?”

“把他的嘴堵上!”

……

見過了許攸後,王允明白,那些被許攸提到過的豪族與士人需要如實上報。

審訊許攸時旁邊還有不少人,包括校事所部,此外還有正在趕過來的劉備部下簡雍,瞞不住的。

王允寫著奏書,只希望皇帝不要因此暴怒。

劉辯當然不生氣。

相較於王允在許攸大逆不道言論上的諱莫如深,校事部傳來的就詳細多了,完美地向劉辯展示了有個如臂使指的情報機構的好處。

許攸所言,在劉辯看來,倒有幾分打破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子。

當然,放在他所處的這個時代背景下,他作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會跳出來反對天子受命於天。

畢竟時代背景和經濟基礎在這兒了,生產力決定了大部分人口必須與土地緊密繫結。

其實不論是劉辯還是盧植,當初選擇動用西園軍去青州平叛,除了青州黃巾的隱患外,最大的原因是要藉此向天下宣告朝廷繼續整頓吏治的決心,不曾想事情會有如此發展。

劉辯不覺得許攸能與這麼多豪族之人有牽連,與張儉不同,許攸的名聲不足以讓士人寧願破家也要相助。

劉辯隱隱猜到了許攸所想,不過他還是將許攸的供詞留存下來,現在不用,萬一以後能用到呢!

劉辯唯一的疑惑是袁紹與許攸的聯絡是真是假,畢竟袁隗上書與青州叛亂的訊息抵達雒陽的時間,配合地過於巧妙了。

現在的袁氏在袁隗封侯之後徹底成了新政的支持者,甚至在知道三輔屯田缺乏基層官吏之後,主動派遣袁氏的年輕子侄前往三輔。

這時候顯然是不適合為了將死之人的話打壓袁氏的。

於是乎劉辯寫了一張小紙條,以許攸口供中關於袁紹的部分詢問袁隗。

正在養病的袁隗拖著病體向劉辯請罪,言說他在前一天晚上得知了青州的叛亂,只是還沒來得及在朝堂上提起,尚書檯就來人通報此事了。

劉辯罰酒三杯,將此事揭過。

……

劉辯藉著袁隗的手,罷免了一些反對整頓吏治的官員,由此所造成的震懾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官僚們擁有靈活的底線,如果劉辯再行黨錮,必然會有一堆人辭官,但劉辯只是找了一個合適的理由選擇性的罷官,還有名滿天下的袁隗為之背書。

最關鍵的是,只是罷官而已,甚至都沒有人催促被罷之人立刻回鄉,被罷的還多是和袁氏聯絡緊密之人。

甚至有不少因為補缺得以高升的官員在私下裡讚賞袁隗大義滅門生故吏的高貴品德。

但那些被罷免之人感受就截然相反了,執金吾與雒陽縣聯合逮捕了一些到袁隗侯府前謾罵的人,之後就沒什麼動作了。

既然不能找上門,那在自家總行了吧!於是乎這些人逐漸開始以御史中丞韓馥為首,選擇在家中論經,順便咒罵袁氏。

隨著校事部的發展,劉辯也逐漸能看到這些內容,作為閒暇時的樂子倒也不錯。

三輔屯田作為當下劉辯政策唯二的重心之一,大約是因為朝廷的官吏開始在鄉里的百姓心中有了除收取賦稅之外的存在感,願意前往三輔屯田的百姓比預計地要高出許多。

安置倒是沒問題,但三輔需要重新開墾更多的耕地。

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一年內,三輔之地今年五月份的屯田產出還不夠,還需要朝廷的持續投入。

而今國庫的歲收比前幾年好上不少,卻也還是要省著用,距離桓帝巔峰時的六十億錢還有十多億的差距。

也因此,除非荊揚二州的屯田能做到自給自足,否則還需要稍作推遲。

而劉辯這兩年治理的效果也逐漸顯現。

雒陽一石粟米的價格已經降低到了一百五十錢左右,雖然還達不到朝廷規定的一百錢標準,但相比於前幾年的二百錢足以稱得上是長足的進步了。實際上,自和帝以來,糧食的價格幾乎就再也沒有低於一百錢過。

而糧食價格的降低對於缺少田畝的百姓來說是個好訊息,因為在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中,他們還有布帛作為另一項家庭收入,而布與帛的價格是相對穩定的。

自覺做出了一番明顯成績的劉辯很是高興,他心中緊繃著的那根弦也因此稍有放鬆。

不知不覺間他在皇宮逛到了原本他居住的中宮的宮殿,自他搬到雲臺殿後便很少過來了。

出殿後劉辯忽然見到了一道身影:“阿兄,阿嫂今日親自下廚,阿兄來不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