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探秘者筆記> 第一卷 北斗謎山 第三十二章 古老的檔案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北斗謎山 第三十二章 古老的檔案室

前章說到沈一凡等人從佈滿五行屍的天璣山離開發現了五行屍陪葬坑和佈滿了藤王獸的隧道,來到了一間面積頗大的圓形大廳,外面就是一個四季如春的峽谷,沈一凡此時對慕容家執意進入北斗山產生了疑問,金鑲玉想說些什麼但是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沈一凡在一排架子上看著那些奇怪的鐵片,還是無法解答這些鐵片有什麼用?沈一凡隨手從架子裡抽出一張鐵片,仔細的看了下。說是鐵片不如說是青銅片,四四方方就是一個正方形,上面刻著很多奇怪的文字沈一凡看不懂,青銅片淬鍊的非常薄四邊有些非常奇怪的花紋,貌似是用黃金鑲嵌上去,最為奇怪的是那青銅片的一面正中間有一個圖案,是用很多橫豎金細和一些圓點拼匯而成的,同樣也是四四方方一個小方塊形。沈一凡一連拿了幾張這樣青銅片細細一看除了文字和那一個奇怪的圖案不同,其他都一樣。

金鑲玉看到這些說道:“這些很像是老實的唱片。”

“黑膠碟?”沈一凡自言了一句說道:“難道這些是記錄非常重要東西的一種載體?”沈一凡突然想到了這裡的銅蓮鐵樹的種子可以淬鍊成很多青銅製品,而且是可以記錄影像的一種神奇載體,古人用這種東西記錄很多重要的事情。沈一凡一開始就沒有猜錯,這裡就是北斗城的一處檔案室。

金鑲玉看了下那些青銅片驚訝的說道:“這圖案很像魔符玉璧上的符號。”

沈一凡本就有一塊魔符玉璧,之前常常拿在手中把玩,此時被金鑲玉一提醒在細細一看似乎也覺得這圖案上的橫橫豎豎的真的和魔符玉璧上的符號非常相似,難不成這些青銅片和魔符玉璧有著直接的關係。

沈一凡立即將手中的一張青銅片直接插在圓桌凹槽之中,一切和沈一凡預料的一樣,就在他們的面前出現極其科幻的一幕,那就是當青銅片放進凹槽的時候,他們面前出現一個如同放電影一樣,憑空就出現了一個畫面就像沈一凡等人在絕馬溝之前看到的一樣畫面,只是內容不同。

這畫面看著非常好了解,是一個祭祀的畫面看著並不是北斗城場景好像只是一個部落,部落裡的人服飾也和北斗城內的人不同,沒有一點唐朝時候的風格,他們正在膜拜一座建築物,因為建設物比較遠所以影像裡看不清那是什麼建築物,有一個長老一樣的人高舉法杖跳著如同薩滿舞蹈。

金鑲玉看到這樣的情景也將手中的一片青銅片插進了凹槽中,而這個青銅片則是看見一群百姓在皮鞭的驅趕下,搬運著石塊和圓木,像是在建造什麼?旁邊有幾個穿著唐朝官服的人拿著一張地圖指指點點。

沈一凡立即回想到黑影人曾經說過,慕容家在尋找的就是這樣的東西,而古代北斗城內的人利用銅蓮鐵樹的種子記載了很多當時北斗城的秘密,想到這裡沈一凡明白了慕容家似乎在尋找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誰也不知道是什麼?

沈一凡立即朝著那些架子走了一圈,抬頭看了下頭頂的架子,發現邊上有一張可以滑動的樓梯,他爬上樓梯慢慢的滑動,找到一張最上面的青銅片朝凹槽裡一插,就看見面前呈現出的場景,幾乎讓金鑲玉和沈一凡都不敢相信,他們看到了一個身穿蟒袍的老者正跪在地上,迎接一頂轎子,轎子裡的人並沒有下來,而是見那老者將一個錦盒遞到了轎子中,就見轎子裡一雙纖纖玉手伸了出來,看著那手上的桃花彩繪,兩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猜到是誰,卻又不敢相信此人就是他們猜測的人物。

沈一凡說道:“這些青銅片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應該是越是往上,時間越近。”說著他又一次跑上樓梯,取了最後一張青銅片。同樣放進了凹槽之中,就看見是一名蟒袍少年,他正率領五色大軍在抵抗唐朝的軍隊,唐朝的軍隊被打的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沈一凡指著影像中的那蟒袍少年說道:“這個人應該就是齊淳罡,這應該是他脫離唐朝的政權,而唐朝政權派兵攻打他們。”

金鑲玉看著影像說道:“結果唐朝的大軍被五行屍打了全軍覆沒。”

沈一凡點點頭說道:“可能就是這場戰爭北斗城開始了閉關政策。也是齊淳罡決定在北斗城修建陵寢想羽化成仙的原因。”

金鑲玉看著幾段影像說道:“從部落到脫離唐朝政權的控制。我覺得這裡應該是整個北斗城的歷史,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應該都在這裡。”

沈一凡指著那又轎子的影像說道:“你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樣?”

金鑲玉點點頭說道:“是的。歷史上她的不老傳說很多。”

沈一凡自言的說道:“難道!北斗城真的煉製出長生不老的仙丹?”

沈一凡想到這裡有找了和這青銅片前後相連的幾張依依看過,他才明白為什麼齊淳罡為什麼要脫離唐朝的政權統治,也明白了慕容家入北斗城找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用沈一凡的角度來說明沈一凡明白了什麼?恐怕很多人會看不懂,所以在這裡我就用我的方法來訴說沈一凡究竟明白了什麼?而慕容家究竟又在找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北斗城的開始到北斗城結束的時間,以下的時間只是沈一凡等人當時理解的時間,北斗城興建於麟德666年亡於永貞805年前後經歷了百年,其中閩王出現過四代,齊淳罡為最後一代。如果以齊淳罡的時間軸來推算,齊淳罡應該在武則天當權的時候或者過後做了閩王,不然不會有所謂的齊名李淳風和袁天罡之說。

按照當時的說法,武則天應該來過北斗城,而去得到了長生不老之丹,而沈一凡看到那轎子的影像應該就是武則天,當時武則天來到北斗城的時候還是有最後第二代閩王掌管北斗城。當時北斗城雖然空前強大繁榮但是很多東西還是要靠政權支援,武則天當權那些年國力非常強大,所以北斗城不可能敢宣佈脫離唐朝統治。以我後來對此事研究,最後一代閩王接管北斗城應該是武則天歸天后,為什麼要脫離唐朝集權的控制,我認為可能就是為了不想為朝廷進貢長生不老丹藥。

那說到此地就要說一下沈一凡等人看到的影像那頂轎子裡的纖纖玉手是誰了,我認為可能就是武則天,那大家就問了,武則天不是已經死了。我覺得沒有開啟乾陵之前我們還是不要說這些,世界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不太相信世界上有長生不老的丹藥,但是這只是我沒有接觸委託人之前的想法,到現在我覺得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

回到故事中去,按照我後來對這段事情的追蹤我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麟德666年是李治在位那時候的唐朝還是空前強大,他對李氏江山永固的渴望也是達到了頂點,故此到了666年他開始醉心於長生不老之術,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無不用盡方法,最後得知南福一帶齊姓部落掌握一種駐顏之法,受身邊國師之慫恿派國師為使臣前往南福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發現當時南福三十六部落連年征戰,後幫助齊姓部落統一南福封齊姓部落首領為閩王,出資修建長期煉丹的地方,有國師按照天干地支風水之法選中了北斗山,建築城池。期初這北斗城是有齊姓部落首領掌管,但是後來不知何故在第二代閩王朝廷派來大量的道人前往入駐天璣山。

按照委託人的說法,天璣山的工程應該是北斗城最後一個最大的工程,按照歷史上來看,那當時正好是唐朝內政較為凌亂的時候,武則天基本已經把持朝政。也就是說當時武則天應該是也非常關心長生不老丹藥的事情。李治畢生在等待北斗山的長生不老藥沒有等來,武則天不傻她追求長生不老同時也不會相信那些南蠻之人,故此讓大量的煉丹方士前往北斗山,這也恰恰證明武則天對長生不老的丹藥堅信不疑,她也算是當時最為厲害的人物,這種人能如此堅信不疑長生不老丹藥,說明其中必定是有什麼原因的。

按照歷代閩王繼位的時間來看,第二代閩王時間最短應該不是善終可能是辦事不利而被朝廷所殺,第三代閩王是善終的,不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能是積勞成疾,最後一代閩王在前一段時間應該也是服從朝廷集權制度的,那為何要脫離集權統治呢?按照歷史來說末代閩王脫離朝廷集權控制時間,也是唐朝內部最為安史之亂的時候有可能末代閩王齊淳罡已經煉製出長生不老丹藥,故此起了二心所以脫離唐朝集權控制,也就是這樣迎來了北斗城第一次的覆滅。

為什麼說是第一次覆滅呢?因為後面我們還會說到一個朝代,現在我們按章不論。

按照這樣的推算其實最後一代閩王控制北斗城的時間不是沈一凡等人猜測的60多年,而是起碼百年,因為末代閩王的死亡時間是個謎所以,誰也不知道齊淳罡究竟掌控北斗多少年,而在齊淳罡去世後又是誰在掌控北斗城?

說了這麼多,我總結出來的結論,就是在北斗城末代閩王齊淳罡控制北斗城之前已經煉製出長生不老丹藥,而去武則天得到了一顆。到了齊淳罡時候北斗城可能已經掌握了長生不老丹藥的核心技術,所以脫離了唐朝集權控制,自立為王來完成自己成仙帶領子民一同羽化登天的夢想。

那慕容家為何執意要入北斗山,他們又在找什麼呢?按照我的看法就是在找長生不老丹藥的技術或者直接就是在找長生不老丹藥,可能到了慕容婉兒父親一代直接就是在找煉製不老丹藥的核心技術。

我想北斗城的古人連一件歷史事件都要用銅蓮鐵樹種子記錄下來,何況這種核心機密一定會記錄下來,如果是這樣話慕容家究竟是受誰所託,進入北斗山來尋找這些資料。

言歸正傳,文章還是回到沈一凡等人那裡。

沈一凡和金鑲玉看著那些科幻似得影像,也是嘖嘖稱奇。他們不知道北斗城古代人究竟是用什麼方法來做到,將這些影像放入這些青銅片中的,這種方法要多發達的文明才能做到?世界上有很多未解之謎,很多考古學家一直認為消亡的瑪雅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就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那些文明不是地球人類能達到的高度,而是有外星人帶來的文明,難道北斗城也和瑪雅文明一樣。

沈一凡和金鑲玉兩人又看了很多圓形大廳中的青銅片,發現這裡記載的大都是關係北斗城歷史和入口的資料,沒想到的是古代北斗城的人居然對北斗城內每家每戶都建立的個人檔案,如同我們現在的戶籍資料一般。

這個對於沈一凡他們來說也是非常驚訝的,就算是一名耕地的農民也會記錄詳細的資料,但是這些內容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幫助,而看到最後他們發現唯一有幫助的影像是兩件事情。

第一是一場極其隆重的婚禮,這場婚禮非常詭異和沈一凡等人看到的送親隊伍一樣,都是鬼氣深深的,每個人腳步沾地的朝前走著,沿著天璣山的山路一直朝前走,走了幾個山頭之後,進入了一座如同陵墓的地方。

第二是一場非常隆重的葬禮,所有人都是披麻戴孝送葬的隊伍一共抬了七口棺材,樣式大小均為一樣,看著有點像石棺,而同樣送葬的人也是腳不沾地的朝前走,也是進入一處陵墓之中。

對於沈一凡等人來說這兩段影像給他幫助就是,兩段影像中的陵墓是同一座陵墓,也就是說很有可能這就是末代閩王齊淳罡的陵寢所在地,雖然分無法分辨這兩段影像上的時間的前後,但是送婚的隊伍進入陵墓確實非常不可思議。

金鑲玉說道:“我想著送婚的隊伍應該是將轎子裡新娘子送入陵墓作為陪葬。那送葬的應該就是送齊淳風入殮。問題是怎麼有七口棺材?這確實不解。”

沈一凡說道:“我想應該是這裡一種習俗。我看了很多這裡的影像我發現這裡古代人很崇拜七這個數字,可能是因為是北斗山的緣故。”

我在想當時如果他們將送婚和送葬倒過來想,可能會總結出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可怖的結論。如果是這陵寢是每代閩王的墓穴那就不對了,那些新娘子為誰而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