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此番召集兩位太傅,一位少傅前來御書房,主要是商定這和親皇子和公主的人選,皇子之中四皇子和五皇子兩人均到了議親之年齡,南越國遣送來的公主年齡據說是十四歲,倒也正好相配。
只是這二人之中,到底選擇何人,作為南越公主的駙馬呢,皇帝一時間徘徊不定。
同樣的還有和親的公主人選,故此皇帝特意找來三人商討。
兩國之間既然互為姻親,必然得拿出誠意來,娶南越公主者要能力出眾的,嫁者亦該是品貌兼優者。
作為皇子公主們的老師,她們三人該是最清楚,何人最為合適的·······
此時蘇家西風院的蘇錦言並不知道南越國的使臣提前半年遞了奏章給皇帝,也不知道皇宮之中皇帝正在和兩位太傅,一位少傅商討這和親之事。
前世她雖然在謝氏病故之後,就將自己封閉起來,但是對於南越國遣使者送公主和親之事,還是有所耳聞的,
前世是在半年後,也就是來年的五六月,方才遣使來大順,提和親之事的·······
蘇錦言在西風院看著她吩咐仙姿坊大掌櫃顧行調查的事情的,莞爾一笑。
厚厚的一打紙張上面,寫滿了她所需要的訊息,陳家的,吳家的,以及謝家的。
陳家是關於陳家老太太的事情,吳家則是吳姨娘父親,從四品鴻臚寺少卿吳大人這些年的一切見不得人的事情,謝家則是謝家家主,她那位庶出的舅舅。
陳家老太太倒是沒什麼可查的,無非就是一些陳年往事,而到目前為止,陳家並未表現出來任何知道前朝潁陽陸氏往事的苗頭。
也許是陳家老太太,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將其告知她的兒孫,亦或者是陳家人太會偽裝,以至於到了目前為止,她的人查不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不過也不是一無所獲的,顧行顧大管事安排的人,查到陳家目前正和平西王府出身,如今宮中僅次於華貴妃的玉貴妃之子二皇子聯絡。
依照陳家的意思,似乎是想將家中嫡出三女,一向有著美名的陳三姑娘嫁於二皇子做個庶妃。
(注;陳家的門第不高,故而陳家嫡出的三姑娘就算有著仙姿玉貌,也只能給二皇子做個庶妃。
皇子到了年紀就出宮建府,二皇子愛如今十八歲,於年前的時候出宮建府,同時已經贏取了二皇子妃。
皇子府的規格,一名正二品正妃,兩名正三品的側妃,兩名正四品的庶妃,之後是正五品美人和正六品的才人,以及不入流的姨娘和侍妾。
美人,才人,以及姨娘,侍妾,可以有很多,並沒有特殊的人數限制。)
陳家六品官家的門第,二皇子並沒有看在眼裡,似乎有些不情願給個庶妃的身份,只願意讓一年後,以美人的身份進入二王府。
(注;二皇子因為已經成親,故而不能再被稱為二皇子,所以被稱之為二王爺。)
陳家自然覺得這樣虧待了他家女兒,為此事情似乎沒了進展······
蘇錦言勾唇一笑,陳家打主意打到了二王爺頭上去,若是按照前世事情的發展,這位陳家三姑娘會在來年三月被選入宮中,充實當今聖上的後宮。
若是當今聖上知道這段往事,會不會覺得頭頂上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即便那是他的親兒子!
陳家既然如此好興致,蘇錦言又怎麼忍心讓他們失望了,二王爺因為其外家平西王府之緣故,註定與皇位沒有緣分的。
大順朝就兩個異姓王,平西王和司南王,兩家異姓王位高權重手中有握有重兵,皇帝自然是忌諱的。
二王爺還有個異母弟弟,是宮中出身司南王府的芳妃娘娘所出的,是為皇三子,然而皇三子出生不足百日便夭折了。
此外同樣出身司南王府的先皇后和皇帝夫妻十八年,一個子嗣都沒有,連個公主都沒能生下來,由此可見皇帝對司南王府早已有了猜忌之心的。
只不過是礙於司南王手中兵權,皇帝需要他的兵權壓制平西王府。
(注;大順朝的兵權一分為四,當今皇帝手中握有四分之一,先皇十子成王爺握有四分之一,其次就是司南王和平西王府一家各握四分之一。)
據蘇錦言所知,玉貴妃所出的這位二王爺將會在五年之後,也就是永樂十五年的時候,逼宮造反,但是並未成功。
前世永樂十五年的時候,二王爺逼宮未遂,之後連帶著玉貴妃,平西王府都元氣大傷。
二王爺被幽禁,玉貴妃從仙居宮主位,從一品的玉貴妃連降六級,變成了從四品的貴嬪,遷居仙居宮西偏殿·······
平西王府被皇帝以此為由奪了兵權,從異姓王降為平西候!
蘇錦言寫了一封迷密信,用火漆封好,之後交給身邊的大丫鬟青雪,讓青雪想辦法送出府去。
吳家,鴻臚寺少卿吳大人,本身沒有什麼大智慧,不過是靠著平國公府六姨娘,故而才從六品的小官變成了如今的從四品鴻臚寺少卿。
那個當官的沒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吳家也不意外,吳姨娘的父親這些年可沒少背地裡收受賄賂,同時不忘賄賂上頭的上司。
顧行的人查到吳家上頭是華貴妃所出的大王爺,有些猶豫,要不要將這查到的證據公之於眾。
大王爺畢竟是皇子,其母是皇帝青梅竹馬的表妹華貴妃,外家又是臨安四大國公府的明國公府·······
顧行在關於吳家一些訊息記錄之外,附上書信一封,提及吳家和大王爺之間的關係,蘇錦言自然是看了的。
然而於她而言,卻是不以為意的,明國公府雖然是皇帝陛下的外家,華貴妃這幾年在宮中也是很得盛寵,然而好景不長。
皇太后如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的,似乎熬不過多久了,皇帝初登基那兩三年,被一面要面對手握重兵的臣子,一面要面對皇太后和明國公府,對外戚弄權深惡痛絕。
皇太后一去,也就意味著明國公府,華貴妃,大王爺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