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城現有居民包括四類,一種是已經透過了考核的正式成員,按照華夏國的規定,他們的子女自然可以擁有華夏國正式成員的身份。
第二種是與透過考核的正式成員擁有血緣關係而獲得正式成員身份的成員,他們如果想要擁有投票表決權的話,還需要努力學習,透過考核才能取得。
第三種是附屬成員,他們是對華夏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群體,除了沒有那個正式成員的身份外,其他應該享受的待遇與其他正式成員差不多。
第四種是普通註冊登記的人員,他們目前並沒有成為華夏國正式成員的條件,他們的子女就更不具備直接獲得華夏國正式成員身份的條件。
在這四類成員之中,數量最多的卻是那些普通註冊登記的人員,所以,他們的子女數量也最多,佔到了華夏國現有幼兒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國資部開始的規劃只把正式成員的子女納入了預算,因為,設立幼兒園不但要場地和大量物資的投入。
而且,幼兒園用於師資力量長期投入的資金量也不可小覷。
按照幼兒園目前確定的執行模式,基本上就是無利潤運轉。
幼兒園收取的那點費用,不但要保證孩子們一日三餐的營養均衡,而且還要用於支付教師們的工資。
如果在幼兒園裡就讀的這些孩子全是華夏國正式成員的子女,國資部的人覺得這是一個華夏國對正式成員的福利,所以這樣的支出也沒有什麼問題,國資部還承受得起。
可魏民生卻想把這幼兒園招收的幼兒群體擴充套件到華夏城所有的適齡兒童,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個虧本的生意,所以受到了激烈的反對。
小寶根據大家的意見,綜合了一下,說:“師父,從目前大家反饋的意見來看,他們不太認同把所有幼兒都納入我們的幼兒教育保障體系中來。
一是華夏國正式成員的子女只佔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但卻要負擔百分之百的付出,感覺不太公平。
二是目前正式成員的子女生活條件更好,生活習慣也較好,與那些剛加入華夏國的普通成員子女混雜在一起,可能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習慣。
三是目前的幼兒師資力量較少,經過一些基本知識的測試和誠信值的篩選,到目前為止,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只有不到一千的數量。
幼兒不同於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他們需要更細緻、更加貼心的照顧。
想憑藉這不到一千人的師資力量,來照顧總數達七萬多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的幼兒,就意味著每名教師需要照顧近百人。
到時候,別說對這些孩子們進行教導,就是哄住所有的孩子不哭鬧,可能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有第四個問題,由於現有活動場地、安全防範和管理能力上的限制,一個幼兒園裡最好只容納四百名孩子。
超過這個數量的話,活動場地和教學環境會超出教師們的視線,孩子們的活動範圍增加後,會成倍地增加教師們的工作量,而且會出現照顧不到的情況。
所以,根據相關的資料,我們應該極力避免設立規模過大的幼兒園。
如果只收正式成員的子女,按照這個規模的話,每個城市單元只需要設立兩個幼兒園就可以應付。
如果要把所有註冊成員的子女都接收過來,每個城市單元至少需要二十個幼兒園,才能基本滿足他們的需求。
所以,國資部的投入將會出現十倍以上的增長,而這些投入是基本上沒有收益的,這也是大家不支援的原因。”
魏民生看了一下剛才小寶提出的幾個問題,心裡也有些震驚。
他根本就沒有想到,僅僅三年的時間,華夏國的造人運動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
魏民生想了想說:“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更強,同樣的教育投入,青少年和成年人所體現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以前咱們華夏國初創的時候,那些孩子是吃過苦的,甚至很大的一部分是從生死線上拉回來的。
所以,他們的要求很低,只需要給一點吃的,你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本不會有其它的想法。
但這些華夏國創立之後出生的孩子,至少在吃、穿上面沒有受什麼苦,他們父母的勞動,足以保證他們衣食無憂。
吃夠了苦的父母會盡一切力量把好的東西讓給他們,不願讓他們再次經歷自己經歷過的痛苦。
在這種環境之下長大的孩子,並不會感覺到生存的壓力,也不會明白死亡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樣的環境之下不知不覺滋生出來的心態,會讓他們沒有危機感,沒有競爭壓力,也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孩子是華夏國的未來,我們必須要在他們這種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完全固化之前告訴他們,人不僅僅只有生下來、活下去這樣一種過法。
華夏國的未來會非常的精彩,但必須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和踏實肯幹的行動,並且要緊緊跟隨華夏國前進的腳步,才能讓他們未來的生活過得更加精彩。
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而每一個人的一切都是不一樣的。
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不同的人他們的能力並不一樣。
如果這個差距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的話,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是有積極作用的。
如果這個差距因為某種權力所影響,並且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那麼將會造成社會的分裂和不同群體的對立。
而這樣的結果,將會給華夏國帶來動盪和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於把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成果毀於一旦。
對現有的成員和今後可能加入的成員來說,有些東西已經不可能改變,他們不管如何努力,個人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限的。
所以,華夏國現有的政策和制度並不會在他們之間產生那道不可跨越的鴻溝,只要他們過得比周圍其他國家的百姓好,他們就會認同這樣的政策和制度,因為這本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
但對於這些新生代的孩子來說,他們擁有著更高的起點,未來的成就也不可估量。
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今後都有可能是華夏國的棟樑,併為華夏國的未來作出卓越的貢獻。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他們隨時可能得到的身份,而對他們進行差別對待。
不管現在有多麼的困難,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的意見是: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