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永遠比建設容易,古人耗去無數人生命和財富修建起來的雄關,在十多臺挖掘機的努力下,沒有用多久的時間,就變成了一堆堆的廢墟。
本來李嚴還想過把那些木料加工成桌椅什麼的傢俱,但國資部的人收到樣品後,找專業人士看了之後,認為沒有什麼價值。
畢竟由於工具的限制,這些修房子所用的材料不可能大大,加工起來還沒有自己砍伐的那些大材料好用。
對於擁有大量森林資源的南方來說,北方的這些普通木料,根本就只能算是爛木頭。
所以,那些被認定為廢物的木頭被送回了平安城駐地,用作發電的燃料。
在沒有火電站的情況下,採用生物質發電仍然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電力供應方式。
大量的枯草就是最好的燃料來源,但相比之下,這些從房子裡拆出來的木料,燃燒值可比枯草高多了。
雖然離平安城不遠的山裡新是大片的露天煤場,但在沒有開發出來之前,還無法成為平安城的主要能源。
已經習慣了平整水泥路面的李嚴,看到那崎嶇不平的古道,心裡就不舒服,直接安排下去,準備把整條古道都修整一下。
也不用費那麼多的心思,只在原有的路基上,該挖的挖一下,該填的填一下。
順便把那些路邊的雜樹野草清理一下,把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擴寬一些,也花不了多少的時間。
這雁門古道是附近數百公里區域內,連線南北物資流通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像以前的那種路況,很多的路段最多隻能容納一輛馬車的通行,而且道路坑窪不平,非常難走。
但這幾十公里的古道,經過挖掘機的大力修整之後,路基已經擴寬到至少能夠容納兩輛馬車並排通行。
這也就意味著,華夏國的些小型農用機車,也可以暢通無阻的行駛在這條古道上,讓平安城與關內的物資和人口的大流通創造了條件。
雁門關兩邊的長城也被封了起來,同時通告了魏國,沒有經過華夏國的允許,其它地方的駐軍不能在平安城方圓兩百里的範圍內活動。
當然,打了一巴掌還得給上一顆甜棗。
平安城承諾除了負責這方圓兩百里範圍內的安全外,還要對雁門關兩邊因長城斷開而無法快速支援的關卡進行保護,防止那些鮮卑人透過其它關卡入關劫掠魏國的百姓。
有華夏國這個不知道武力深淺的國家在這裡築城,而且佔用的土地大多是荒山和原來鮮卑人的地盤,魏王倒是覺得不錯,至少華夏國還沒有無緣無故主動在周邊國家挑起戰火,相比之下,這個鄰居比鮮卑人要好得多。
但朝中已經有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感覺到了不妥,華夏國像這樣在別國的邊境上築城,已經不是首次了。
第一次是在雲夢澤附近的深山裡,可是,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華夏山莊發展成了一個人口可以與三國相抗衡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城池並不算多,就是加上秭歸城和那修建在深山裡的華夏山莊,也不過七個城池,而且這七個城池裡有三個城池還在修建之中。
單從城池的數量和所管轄的範圍來看,這華夏國並沒有什麼異常之處。
可是,那雲夢澤之中修建起來的那座神奇的鋼鐵之城——華夏城,卻以一城之地吸納了周邊近百萬人口。
一個佔地面積並不是很大但卻具有這樣恐怖的容納人口能力的城池,絕對是周邊國家永遠都無法抺去的陰影。
除此之外,那華夏國所執行的一些政策,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只要能夠透過他們的考核,就能夠成為華夏國的正式成員,從而一輩子幾乎衣食無憂。
就算是依附在華夏國做事的那些百姓,只要做事勤快,至少也能夠保證一家人的吃穿不愁。
他們也知道,這樣的政策對那些生活在生死邊緣的底層百姓究竟會有多大的誘惑力,但這樣的政策卻不是其他國家能夠效仿的。
如果魏國也照那政策去做的話,恐怕用不了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把表面上看起來還算豐裕的國庫耗費一空。
所以,那華夏國這樣的做法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光明正大地從周邊國家“搶”人口,而這些國家卻拿他絲毫沒有辦法。
這一次,華夏國在這荒涼缺水的北疆築城,又將創造出一個什麼樣的奇蹟,這是所有魏國人都不知道的。
但是有一點他們知道,這個所謂的平安城,必將從魏國和鮮卑那裡吸走大量的普通百姓,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情。
只不過,雲夢澤裡的華夏城接納的都是同宗同族、生活習慣和文字語言幾乎都相似的漢人,而平安城選擇在漢人和異族之間,想要把兩個血脈不同、生活習性相異的民族硬生生地揉到一起,不能說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該如何來處理鮮卑人與漢人之間和平相處的問題,這是那些魏國高層們永遠都想不通的。
以他們的見識,千年來奉行的辦法就是以夷制夷,用各種陰謀陽謀勾起外族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沖突,以期望自己獲得暫時的休生養息。
這樣的做法,說白了就是自身的不強大、不自信,因為他們害怕,害怕異族的融入亂了血脈,害怕自己樹敵太多被別人拉下馬。
所謂的平衡之道,無非就是扶持弱小去對抗強勢,讓他們互相削弱力量,以求得自己的絕對掌控。
強大的敵人需要強大的力量去抗衡,可過於強大的力量卻不容易掌控,因此只能打小、打早,而且不能讓他們融合。
這樣的話,國內才不會需要保持那麼一股難以控制的強大力量,以免危及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所以,帝王的能力大小几乎就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大程度。
只有帝王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一個國家的力量,把這些力量擰成一股繩,並且採用遠交近攻之策,才有開疆擴土的可能。
這是由於個人能力有限而決定的,因為相對於任何一個勢力的領導階層來說,沒有幾個是傻子。
在資訊沒有積累到一個恐怖的程度並且透過充分共享產生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之前,誰也不會比誰聰明得了多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竹簡這種資訊積累和傳播的載體,註定只能發揮這麼多的作用了。
華夏國的到來,除了讓現實之中的雁門古道變得更加寬闊之外,也讓另一條延續了千年的“古道”變得更加寬廣,寬廣得足以覆蓋整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