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成,一個平凡而又充滿熱血的青年,他是宋文麾下的一名得力干將。
年前的一個清晨,趙子成坐在他那堆滿書籍的辦公桌前,耳邊迴盪著宋文的指示:“子成啊,在年前,我要看到你寫一篇評論專號作品的文章登上報紙。”
“啊?主編,我,我沒有經驗啊。”
他的心中並沒有太多的底氣,畢竟,評論專號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精準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而他只是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
宋文笑眯眯地看著他,“沒經驗不要怕,社長說了,你們只要把自己心裡想的寫出來,至於能不能發表,那是報社的事情。”
“啊,這是社長的指示嗎?”趙子成激動到。
宋文道:“沒錯,文壇和評論界對於咱們《最文學》第一期“陝西專號”的評論比較謹慎,所以社長想加一把火,讓媒體“陝西專號”的討論火熱起來,本著鍛鍊新人的目的,社長決定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咱們編輯部。”
“宋主編,我願意試一試。”趙子成沒有退縮,現在雜誌社需要他站出來,那麼他義不容辭。
“很好,子成,我和社長沒有看錯你。”
宋文立刻召集編輯部的精英們,共同商討這篇評論文章的內容和角度。經過一番認真的討論後,他們最終確定了幾個評論內容的主題和框架。
主題和框架有了,但是這評論文章該怎麼寫還要看他們自己。
年前的那些天裡,趙子成在單位工作,回到家後還要看報紙,學習如何寫評論。
好在,他在編輯部也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具體怎麼寫心裡還是有點數的。
於是他寫了一篇名為《黃土高原上的文學之光》,他從柳青寫到了最近大火的路謠,讓後引出陳中實,鄒志安等人,對幾個人的作品一一做出點評,並且做出預測,今後陝西大地上最值得期待的作家都在《陝西專號》發表了文章,他們會成為所有作家的榜樣。
當這篇評論文章終於成稿,趙子成將它發到了報紙上。他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期待,只是默默地祈禱這篇文章能夠引起一些關注。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篇評論文章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彷彿是一聲發令槍響,國內許多知名作家和評論人都紛紛站出來,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就《最文學》第一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
同時,趙子成的這篇評論文章也被多家報紙轉載,他儼然成了國內評論界的一顆亮眼的新星。
這場討論如同一場文學盛宴,各種觀點激烈碰撞,思想的火花四濺。一時間,整個文學界都被這場討論所吸引,讀者們也紛紛關注著這場由一篇評論文章引發的文學風暴。
趙子成站在風暴的中心,感受著那股從未有過的激動和興奮。他知道,他們成功了。這篇評論文章不僅僅是一篇普通的評論,它更像是一面旗幟,將讀者們的目光引向了《最文學》,引向了《陝西作家專號》。
說實話,陳中實、郭景富和鄒志安這些名字在文壇上並不是陌生的,他們早已在文字的海洋裡默默耕耘,但在全國讀者的視線中,他們卻如同隱藏的寶石,鮮為人知。
然而,《最文學陝西作家專號》的推出,讓這些低調的作家們有了站在全國舞臺的機會,他們猶如新星般在夜空中閃耀,呈現在了大眾面前。
當讀者們翻開《陝西作家專號》的那一刻,他們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原來,陝西的文壇不僅僅是姜玉樓和路謠這兩位巨匠的天下,還有那麼多才華橫溢的作家在這片土地上默默書寫著他們的夢想與追求。
陳中實的文字則像是西安的古城牆,歷經風雨卻依然屹立不倒,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郭景富的筆下則流淌著黃河的波濤,激情四溢,讓人感受到無盡的活力與希望;而鄒志安的作品如同陝北的黃土高原,厚重而深沉,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對生活的獨到見解。
讀者們被這些作品深深吸引,他們慷慨解囊,紛紛購買《最文學》第一期,渴望一探究竟。書店的架子上,《最文學》第一期被搶購一空,人們爭相傳閱,討論著這些作家的作品與風格。
一時間,陝西的作家們成為了全國讀者們熱議的焦點,他們的名字和作品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猶如一股清流注入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讀者們沉浸在陝西作家們的文字世界中,為之傾倒,為之動容。儘管這些作家同根同源,但他們的文風卻各具特色,猶如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畫卷,讓人目不暇接。
他們紛紛拿起筆,給心儀的作家寫信,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文學的熱愛與追求。他們或探討人物塑造的巧妙之處,或品味情節設計的匠心獨運,或感慨於文字間流露出的深厚情感。這些信件如同一條條真摯的情感紐帶,將讀者與作家緊緊相連。
……
二月底,一份銷量統計擺在了姜玉樓的面前。
在明亮的編輯室中,他手中拿著那份沉甸甸的銷量統計,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地掃過每一個數字。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資料的尊重和對成功的渴望。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最文學》83年第一期的銷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七十萬冊,這個數字像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文學的天空中劃出一道耀眼的光芒。
他清楚記得,只有自己的作品在《當代》和《科幻世界》發表作品的時候,月銷量才超過七十萬冊這個數字。而現在,這個數字在《最文學》身上重現,這不僅僅是銷量的勝利,更是他個人經營雜誌社所付出努力的認可。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反而更顯得沉穩和堅定。“老宋,”他抬頭看向身邊的中年人,臉上帶著欣賞和敬意,“我知道,我們所有人都為了這份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我們辛苦,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滿足。”
姜玉樓總是那麼冷靜,也讓宋文激動的心情得已平復下來,他接著說:“在我們面前,還有許多艱難險阻需要我們去克服。這只是我們旅程的一小步,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彷彿有一種魔力,讓宋文感受到了他的決心和信念。他知道,社長是對的。他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驕傲自滿,他們需要繼續前進,迎接更大的挑戰。
這份銷量的成功,只是他們未來道路上的一個起點,比起社長想要達成的理想,顯得微不足道。
宋文詢問道:“我知道了,社長,只是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是繼續在媒體上宣傳《陝西作家專號》,還是著重宣傳《戀戀筆記本》的單行本?”
“這樣好了,我給大家開個小會,說一說咱們下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姜玉樓思考片刻後,說道。
……
在雜誌社那間還算寬敞的會議室內,姜玉樓用深沉而堅定的目光掃視著每一位與會者。他手中的筆輕輕敲打著桌面,彷彿在敲打每一個人的心絃。
“各位,接下來我要佈置雜誌社下一個階段的核心任務。”他頓了頓,讓整個房間都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正在籌備的第二期稿子。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盡全力搜尋那些優秀的稿件,不能遺漏任何一個。”
他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彷彿已經看到了那些被埋沒的優秀作品。“對於那些有潛力但尚不足以登上我們雜誌的作品,我們要積極邀請作家們來到燕京,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幫助他們打磨稿件,使其更加完美。”
接著,他說起了第二個任務:“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戀戀筆記本》單行本的發行。單行本的發行我們已經運作了多次,也是你們很多人已經駕輕就熟的工作。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絲毫鬆懈。”
他微微一笑,對在場的同仁們投以信任的目光,“我知道你們有能力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好,但我還是要強調一點:細節決定成敗,我們不能在任何環節上出現問題。”
最後,他轉向了最為重要的任務:“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我們正在策劃的《茅獎獲獎作品叢書》。這是我們雜誌社的一項歷史性工程,也是我們向讀者展示我國文學最高水平的機會。我們必須傾盡全力,確保每一部作品都能得到完美的呈現。”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激情與決心,彷彿已經看到了那一本本精美的作品叢書在讀者手中傳閱的場景。
“我知道,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完成它。”
在會議室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社長話語中的力量與信念。每個人都深深地被他的激情所感染,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信心。
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會充滿挑戰與機遇,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一切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