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一百零九章 密林尋芳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九章 密林尋芳蹤

沮河,是南頤縣的母親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楚國著名的河流了。荊山盤駐其內,沮漳河如兩條臂膀,相擁著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這就是楚文化的發源地。

沮水自東上行十餘里,順山勢蜿蜒,便是萬山密林。奇怪的是,沮河沿岸,北上而去的都是丹霞地貌的群山,而從西往東走,卻是喀斯特地貌了。這不得不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出縣城東行,桑林滿坡,過花果山,一兩方塘堰落座山中,桃林靜養,修竹環繞,溪流潺潺穿插林莽深處,鳥雀輕呼枝頭。也會有獵人的一兩聲銃響,撕破寂靜的山谷。

森林,油墨染的一樣香醇。風起,如絲顫絃音的愁曲,像是在高山之巔作著最後的呼喊。彷彿人亦不忍離去,傷感滿懷,希望揣著這份碧野、抱著這份幽境,走遍天涯!

爬完S形山路,拐進林莽,沿著山勢蜿蜒。木本植物繁茂,野花野草競相追逐著時令,石、松、嶺,錯落有致,青苔滴水流壁,一切似乎是天意的安排。一枝一蔓,將陡峭鎖緊,而後走向縱深的夢幻之中。

恰是故人歸。回到人類最初的出生地:河流,森林,野獸出沒,花叢怒放,漿果垂涎。

進入山口,野風陣陣,溼漉漉的林中氣息撲面而來,混雜著灌木氤氳的木香,那原始曠野封存的的天然氧吧就呈現在眼前。松樹傲立山野,層層疊疊,似乎沒有絲毫喘息之機。紅的,粉的,紫的花朵競相怒放,翠綠的,青嫩的,墨綠的枝葉,層出不窮,青藤悠悠,粗如臂膀。流動的富於立體感的色彩,在野性山谷自由漫撒,一幅幅獨有的油畫風骨傲然於天地間。

森林多情,亦如這人間故事傳說,跌宕起伏。

傳說的仙女洞,就置於一座陡峭叢林的山谷中,成年雲霧繚繞,謎中謎幻。

下陡坡至江天溝,從山溪西下行兩華里,唯見一山洞高掛絕壁,洞高約十餘米,進身由外向內逐漸細小,內有山泉涓涓淌出,長年不斷流。每至雨季,洞內轟鳴之聲不絕於耳;到了旱季,水流清吟,似有唱不完的悠悠情調。

曾有人試測過洞深,因洞壁有蛇、蜈蚣、蝙蝠攀附,難於測得準確深度,約為300米的樣子。此洞名為仙女洞。

仙女洞以一則神話,聞名於方圓百里。常有探險者,一探究竟。

相傳,從前有個牧童,常在仙女洞附近放牧牛羊,每次放牧後,總要在洞中玩耍一番,以至忘了回家。於是,常常會遇到一桌熱氣騰騰的佳餚,擺放在石桌上。開始以為,是敬神拜佛的人奉送的貢品祭物,並不介意。

一次,未見有人進洞拜祭,卻見洞內美味佳餚仍有條有理擺放在石桌上,疑惑不解。他想尋個究竟。某日,趁無人,他尋機進洞躲在陰暗潮溼角落靜心觀察,等了許久也未見異樣,索性在泉水旁站著,向洞內撒了一泡尿。

正在此時,洞內忽然飄飄邈邈地走出一位美麗的仙女,體態優雅,步履輕盈,端著花瓷盤碟,盤碟中飯菜色彩誘人,直冒熱氣香氣。饞得小牧童垂涎欲滴。仙女猛一抬頭,發現了這個無禮的小牧童。

“啊呀!”牧童一聲驚叫,嚇得仙女棄盤逃進洞裡。從此,仙女便跑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

如今洞內石桌上空空如也,再也未見擺放有序的美味佳餚了。據說,現在洞內泉水裡,還撒落著一些瓷器碎片,那就是仙女失手摔碎的瓷盤留下的。這個傳說未免使人難以釋懷。

農天一和白龍傑攜伴而行,愈往裡走,就愈發陰森,石屋愈發神秘。

抬頭,只見一條清幽幽的小河從峽谷衝出,河對岸聳立著並排的兩座石山,高約兩百米,山頂樹木繁茂,蔥蘢挺拔。石巖多為紫紅砂岩,峭壁陡如刀切,似兩堵高牆聳立溪邊。石巖上,開鑿了三十六孔石門,遠望密密麻麻的,巖壁十分巍峨,有高聳入雲之勢。若遠觀,石門則有稍矮之感。

詢問當地人,他們說:高的叫春秋寨,矮的叫兵家寨。據說是明朝開鑿的巖屋。

由於掩藏深,現在很少有人攀巖進屋。早些年曾有村民不畏艱險,攀爬進去,拾得一些陶器、銅錢等遺物。據瞭解,戰爭時期,難民曾在石屋避難,躲避追殺。每屋可納數十人,屋內有串聯的石門,以便通行聯絡。巖屋橫向排列開去,像撒落的星辰鑲嵌在巖壁上,蔚為壯觀。古時的“寨”,是指村寨四圍有柵欄或舊時駐兵的地方。

據查,春秋寨石鑿巖屋應是一防禦工事,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可能是這一帶的權貴們,為防禦叛軍攻擊而組織石匠開鑿的,用於避難棲身和疏財屯糧之所。也有的說,是三國時期關羽所修。至於兵家寨當然與駐軍打仗有關。這些都有待考證。

古老的石屋深深隱秘於大山之中,述說著一段滄桑的歷史和不為人知的秘密,也為今天的人們增添了一份撫今追昔的感慨。

每至秋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密林窄長有數十里,寬約三里,外圍順山勢劃一個大的扇形,幾十座大小山頭橫臥於方圓之內。坡崗、山嶺、平田相互遞進,巖洞、山泉、溪流密佈,猶如人間仙境。遇有閒暇,登臨望城崗,沮水兩岸的清秀美景盡收眼底。

他倆下得崗來,走青山、過白石,越梯子坎,彎過逼仄的峽谷,就到了鷹子山。沿途山道崎嶇,高聳,林木蔥蘢,鷓鴣、畫眉和山雞時常出沒。那俏生於峰嵐之巔的花草,根植於懸崖峭壁的蒼松翠柏更顯傲然挺拔,尖峰流嵐,挺拔入雲。

風輕,山秀,水明,蒸騰的霧體在山中飄逸。

頃刻間,靜默的峰谷也沾染上了靈氣。一棵棵水杉直刺雲天,大面積的花櫟樹種更顯山地的古老神聖,千姿百態的灌木叢與綠色植被相交融,一派原始風骨。

淡淡的流嵐繞山起伏,山峰巍峨,靈氣的仙草深落峽谷,如斧劈刀削的奇峰怪石夾持兩岸,鷹子山的夢幻映象就這樣步移景換於面前。登臨鷹子山主峰,有一覽眾山小的瞬間釋懷感盈於胸中。遠山如黛,河流細小似銀絲飄落人間,峰石流霞,縱有千般煩惱萬般無奈,也會在大自然的面前低頭。

山下,葡萄灣的野葡萄爬滿樹幹,如顆顆晶瑩的珍珠;隱沒於叢林的野豬、山狸子、麂子,傍若無人地走著悠閒自得的步調;映山紅這裡一叢,那裡一層,將山嵐鋪上鮮豔的彩裝;三兩間木屋獨依山崖,似有似無地爬向高處;偶爾飛過的山鷹,像是巡視自己的領地,俯瞰眾生……

白霧從山坳升騰起來,溼潤的氣息瞬間繚繞,林中一片靜謐,如夢如幻,像是在告訴人們:這裡曾經鑄劍的神秘。

一方樂土十畝田。林中溪流汩汩,沿山溪逆行,青峽在眼前突然開朗起來,便進入神秘幽深的綠色峽谷——十畝田。雖說是“綠色峽谷”,其實就是山綠、水綠,天也綠,四周碧透脆嫩。滿目綠色包裹著一方樂土,給人意想不到的衝擊。

“呀!”白龍傑止步驚叫一聲,待農天一觀望,原來是一條丈長的烏蛇,正環遊於清潭水面之上。於是倆人撿起石塊,一齊砸去,濺起碧粼粼的水柱,但仍未擊中這條大蛇。它卻佯裝於對面峭壁石縫處,蜷縮著,鞭長莫及。可想而知,這綠色長峽中,該生活著多少種類的生靈。

漫步谷中,兩岸峭壁陡巖直插藍天,天空被嚴重擠壓,便成了一線天了。松樹櫟樹,灌木叢繁盛,藤蔓肆意,再前行數十步,耳聞水聲嘩嘩,我倆涉溪走近,原來是一山泉瀑布從溶洞噴流而出。洞旁的石崖絕壁上有條棧道,崖生草葉星落點綴,他倆小心翼翼地攀登,亦步亦趨,叫人膽戰心驚,稍有不慎就可能墜落崖底。

這是上山的一條獨路。如果是山民經此棧道,肩挑背馱進城,走慣了,倒也十分輕鬆。

返回原路,不遠處,他倆瞧見青石板結構的小河床,突然開闊起來。下到崖底,見一方平展展田地,那邊就是碧溪、鴿子河、碎石灘等奇特景觀了。置身其中,空悠靜謐,靜心聆聽溪流如琴,野谷鳥鳴,彷彿一曲天籟和絃。

白龍傑舉臂,輕車熟路似的,指向前方雲層下的一尊山峰說:那半山腰裡有幾個巖洞,洞內的廳很大,據說國難時,曾有難民向山裡大量湧來,在此避難,以求安身。

農天一順著白龍傑的指向望去,雲天下,果然有一座山峰像個護衛矗立在那裡,十分威嚴。下面是懸崖陡壁,半山腰綠樹掩映處,有寬大的巖洞。此時看不見洞門,但我們不會忘記,這裡記載著歲月的滄桑和國人屈辱的悲涼情景。這“十畝田”蒼涼的土地,就是見證者。只是它不言,默默無語地承載著曾經的苦難。

此時,頭頂飄過幾片淡淡的霞彩,天色漸晚,他們便順著幽谷原路而返。

農天一一路概嘆:真是一條綠色峽谷,一處世外桃源啊!

若居於此山,可得靈秀之氣,撫琴石之韻,飲泉瀾於茶,可謂道指松林,福臨木窗。

農天一說,山是仁愛之君,具有包容博大之心。

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居山是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