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雨茶碼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雨茶碼頭

沮河岸邊多碼頭,尤其是運送茶葉的碼頭。這些古碼頭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那碼頭隱秘於河谷之中,有的河岸平坦,有的陡峭,有的藏在林莽邊緣。時有山澗溪流沿草叢谷峰流淌著,隨即就不見蹤跡。

兩山夾岸,一條河穿過葳蕤的峻嶺。

半山腰上,煙縷爬向山嵐,幾間民房散落。一條木船扎進河裡,船上空無一人。今日古渡舟難橫。

河的兩岸空落而閒適,河灘雜石光怪陸離,一隻狗臥在岸邊。陽光稀薄,讓山霧鑽了空子,河谷飄起一層霧氣。農天一費了一番功夫,找到古渡口原址,它孤零零的,倚在一棵老榕樹巨大的傘葉下,像在酣睡,不問塵世。

渡船如這河裡漂浮的一片樹葉,載不動變換的風雲,更多的只是在傳說裡穿梭波濤。

河面上,幾隻水鳥正在覓食,不一會,歡叫著上了雲天。清澈的河水倒影出翠綠的樹林,而渡口像一塊疤痕,緊貼在石頭壘砌的河邊。

略顯乾瘦的河道,充滿渡船犁開波浪的味道。只要你彎下身子,去感觸一下冰冷的水流,就會領悟渡口將自己置身於激流的撞擊下而生出無限敬意。

如今,古渡口遠離事件的中心,迴歸初始狀態,而遠去的煙火常常吞吐記憶的殘片,留下灼傷的胎記。

尋著草木深處,唯聞細微的溪水聲,斷斷續續,慢湧的淺唱從野花飄香的低吟裡傳出。涓涓細流沿山勢一路下行,婉轉,舒緩,像一條水絲線悠長而飄逸……

時而在陡峭石壁間飛濺,於平滑的石島上流轉;時而平衡山體之間的等分線,舒心出朵朵笑靨;時而劃定疆界,分割出彼此,像是富於原則性。高處的溪水掛在碧峰,清脆欲滴,彷彿一道仙樂祈福,流速歡快而明亮;而進入夾縫的溪水,彷彿縱貫質地的內容,在逼仄之道湧動,落入山腳,隱沒在滄水之中。

偶爾積水成潭,深不見底,或者流轉騰挪,匯流成灘,改變行動方向。偶爾摔在莊重的石碑上,久而久之,砸出一個個褐色的深坑。遠遠望去,又如放逐的一根細長細長的水絲絃,拉出生命的跑道。

山澗溪流,過溝踏坎,穿越崇山峻嶺,將遠行目標鎖定在一步一寸之內,從容不迫,逐漸逼近那滄海浩渺的氣象。不厭其細小之流,不抱怨路途遙遠,在淡定點滴之中,不斷線,不間歇,以杯水微浪長久沖刷的水道之功,挺進深藍環繞的大千世界。

這其實是一條生命奔跑廝殺的戰道,在與自然較量中不斷演進的變化多端的通道,鐫刻著一滴水、一溜溪咬噬的深刻記憶。

沮河像散落的翡翠,從深山衝出綠幽幽的水波。幾株古柳在渡口的烘托下,愈發遒勁。河床被激流長年衝擊,撞出一個弧形彎道,彎道內水深流急,隔斷兩岸。

木船就歇在岸邊,粗壯的纜繩系在一塊巨石的腰上,竟然把石身勒出一道深淺不一的痕印。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敢想象。

渡船一般拴在河道右側,村民從河岸走下來,需要經過十幾級的石階,方能抵達河面渡船。石階早已失去往日的粗糙,只有陳年的腳印踏出的光鮮了。

而左側的河岸相對平緩,一些七零八落的碎石鋪滿岸邊,白的,黑的,灰色的,花斑紋的,抑或金黃油亮的石子,散落在散射狀的小道上,煞是好看。河兩岸的村莊相距約兩里路,右岸與左岸的地勢和景緻,被河流劃分出不同的風骨。這都是大自然的造化。

河流在這裡始終是沿著一邊的山腳走,缺少了那種兩山對夾的氣勢。被河流沉積而成的小小平原,稻禾蔥綠,油菜金黃,桃杏滿園,茶園滿坡,這些富足的穀物,也殷實了這片田園上人們平淡的日子。

而河邊山上樹木蒼翠,動植物豐沛,,這些自然的饋贈,無形之中又多出一份樂趣。捉魚打鱉,下網捕撈,可謂唾手可得。岸上人家,炊煙裊裊。如果以渡口為原點,以渡船為舟楫,那便是渡向彼岸,射向遠方。

船工像河流飄蕩的孤影,這條水,這岸間的橫渡,他們深知這一年四季或深或淺的水性,這些都悄然融入它的血液,並與之一起奔騰不息……

農天一偶爾站在對岸的山坡上,看著渡口出神。每至夏天,他會從河的上游游到下游不遠處的渡口。岸上古柳虯枝伸展,似乎要拽住流淌的河水。白色的浪花撕咬著石岸,河流生動起來,搖著木船月牙形的倒影。

農天一在河裡與小夥伴自由戲水,天藍得像印染似的純棉布料。閒時,船工會拿起他心愛的旱菸袋,添一些枯黃的菸葉在銅製的煙鍋裡,深深地吸上幾口。他望著水裡,沒有絲毫表情,心裡估計全是波瀾不驚。

陡峭的渡口下,渡船上三三兩兩的人聚集起來,在船工有聲攪動的槳櫓牽引下,一次次從此岸抵達彼岸……

沿渡口上行,就步入了一片原始林莽,青藤纏繞,妙不可言。

山林中,陽光已被寬大的樹葉層層覆蓋,草叢在腳下瘋長。山路陰沉,涼爽;山間石坡嶙峋,陡峭,時常絕處逢生。青藤抱定自己的方向,衝出重圍,爬向天界。驚歎,在那一刻顯然是多餘的發聲。

青藤的根部十分堅決,死死纏住一棵樹木的中心,向上攀援,延伸夢境,拱出天際。粗壯,抑或細長,條條生命通途,以青綠的凝重色彩豐富森林,平衡自然生態體系。

沒有什麼力量像青藤一樣,以生長對應生長,以紛繁應對紛繁,以同樣的綠色長調鳴笛自然之神。

偶爾路過青石,附庸一下藤條,或者幾枚葉片;偶爾從懸崖邊騰空而起,伸展身姿;偶爾直線而出,它以別的枝幹烘托為條件,借題發揮。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青藤的生存本領是以某種機緣為前提,生,或者亡,纏繞於一副副軀體,糾結於一棵棵樹木之根。

不要用世俗的墨鏡度量它的步調,也不要以攀附的依存度嚇住它的命脈。它是一種存在的天理——藤纏藤、藤纏樹的獨特物種現象。

農天一從茂密的林子出來,青藤已爬往更高處的雲天。這裡正是出青茶之頂的山上。

民間相傳在青茶頂上,住著一個老道士和一個小道士。一天,老道士派小道士下山,採購日常用品。小道士辦完事後,一看天色還早,就在集市上轉轉。忽然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一看是賣牛肉的。小道士這個饞啊,忍不住買了幾斤。

回山的路上,小道士翻山越嶺的,走餓了,加上又怕師父發現了受罰,就把牛肉拿出來狼吞虎嚥的吃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小道士就覺得腹脹難耐,呻吟不止。

老道士進來問明原由就出屋了。

不一會,拿來一碗綠瑩瑩的透著奇香的湯水,小道士喝後,感覺肚裡一陣咕嚕嚕的響,腹脹感覺神奇的消失了。

小道士翻身跪謝師父,並問剛才喝的是什麼東西?

老道士呵呵笑道:“此乃青茶也。”

自此,青茶頂上有神茶的傳說也流傳了下來。

丹霞石壁立在水邊,倒影清澈,如一幅潑下去的橙汁,十分誘人。青藤在石壁上爬出深深的藤痕。有黑色泥水拓印出粗細的路徑,無規則地畫出深淺不一的線條。

遠觀峭壁,佈滿彈孔,隔著一層水路,添了一段自然而立的厚重。

山背處,微黃的,淺紅的,間或深綠著的漿果,呈梯級狀分佈,一派野生的果園。星星點點的彈孔,衰落在歷史斑駁的石壁上,更像不發光的星球,灰暗,沉潛。

朱褐色深重的體積,漂浮於水面,彷彿未絕的硝煙彌散在空中,有幾滴刺鼻的氣味衝進農天一的體內。

在深山石壁族擁著的林莽,在疾風翻轉著的路途,彷彿看到神兵天降,驅魔的勇士,從四面八方奇襲而來。夜黑風緊,山峰像獸一樣撲出,這天然的屏障,與勇猛的戰士一起,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他們划著一條小舟,沿彈壁緩緩而行。仔細辨析,彈孔或深或淺,有的密密麻麻,有的稀疏分割,有的一個彈孔上覆蓋著幾枚射擊的子彈。用手去摸,似乎還湧動著復仇的火焰,滾燙滾燙的。

一些白色的石子,偶爾落在其間,像是探視的石眼珠子。風雨長年的侵蝕,石壁脫落了披肩,少了防護的外衣。彈孔連著彈孔,橫的,豎的,交叉的,並列的,如一幅幅敵我交戰地圖。

回望這靈秀山水,農天一的心房有了一種莫名的疼痛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