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水系原本還算發達的大灣河村,被掐斷了水源,全村村民以及牲畜的吃水,就只能指望村口那條河流,以及村寨裡為數不多的水井。
若是往年,問題或許還不是很嚴重,偏偏今年雨水偏少。即便村寨裡那幾處天然池塘,因為前些日子陰差陽錯清了淤泥,多儲存了一些水,其實也堅持不了太久。
眼瞅著那些種在水田裡的稻穀,因為開始缺水,長得又矮又小,有些甚至直接被頭頂的太陽給曬枯了,村民們一個比一個焦慮。
現在家家戶戶幾乎全家出動,從大灣河村村口那條河裡一桶桶地往家裡搬水,往地裡澆水。村寨裡那幾個天然池塘裡的水,很快就被抽乾了。
沒法子,這天著實太熱了。
顧琬發現前院水井裡的水已經少了大半,瞧著過不了多久就將見底了。
這旱情,遠比想象中要嚴重。
“乖寶啊,空聞大師可跟你提過啥時下雨啊。”
這一天,顧方氏乘著又是個炎熱天,將家裡的被褥翻出來曬曬,至於換洗啥的,只能暫且作罷。而顧方氏到底沒能忍住,壓低了嗓門開口問道。
顧琬搖了搖頭,這事兒空聞大師真沒跟她提過,不過跟程仕遠在一起時,顧琬卻隱隱有種感覺,只怕這旱情一時半刻結束不了。
這地裡的莊稼,哪怕對土質要求不高且耐旱的番薯,在灌漿階段也是需要水的。可照目前的情形看,日常人畜用水都快不夠了,哪裡還顧得上地裡的莊稼。
“阿孃,實在不成時,我們去縣城避一避吧。”顧琬輕嘆了一口氣。
“乖寶,情況真就這麼糟糕了?”顧方氏倒也並非非得留在大灣河村這邊,只不過現在已是五月,再過一個多月,她家乖寶便該行笈禮了。
顧方氏本想著在村寨這邊行笈禮,人多更熱鬧些。偏偏今年的年景……
顧琬沒說話,而是拉著顧方氏穿過月牙門,來到了後院。後罩房背後的竹林,因為缺水,已經開始大片枯黃,甚至有些竹子竟然開了花。一簇簇的花團簇擁在一起,好些都結出了果實竹米。
“阿孃,竹子開花旱情到。”顧琬一邊說著,一邊利索地將所有的竹米都收集了起來。
一旁的小糰子,更是連連發出“嗯嗯”聲,似乎很認同顧琬說的話。
顧方氏想了想,決定立馬就帶著她的乖寶去縣城。不曾想顧秀才卻不同意。無奈之下,顧琬跟顧方氏只能暫且留在大灣河村這邊。
不過顧方氏還是讓人帶信到了桃塢村以及坎頭村,告訴那些租佃了自家田地的那些佃戶,最近兩年的田租都免了,並暗示他們藏好糧食。
顧秀才則帶著顧琬去了梁村正那邊。
“你咋來了?哎呦,五寶也來了啊。”正在為旱情這事頭疼不已的梁村正,見著顧秀才跟顧琬後,趕忙招呼自家婆娘上茶點,卻被顧秀才阻止了。
“先不忙乎,五寶有話要跟你說。”
“咋滴,五寶這是有啥好主意?”
“梁叔,其實也沒啥,就是昨個兒我偷偷溜出了村寨,發現外頭的旱情可比村寨這邊嚴重多了。而且聽說後山另一邊還地龍翻身了。”
“五寶,你到底想說啥?”梁村正這些天也並非沒出門,自然很清楚外頭是啥情況。至於地龍翻身這事兒……暫且真沒敢大肆宣傳。但這事兒,梁村正也知道,真隱瞞不了多久。
“村寨裡一直挺太平的,也沒見誰家丟過東西。可若是來了逃難的陌生外鄉人……主要這旱情還不知道啥時結束呢。”
梁村正當即明白了顧琬話中的暗示,其實這也是他這些天最擔心的。
於是,梁村正敲響了村口的那口大鐘,將村民給聚集了起來。不過三言兩語,就將事兒給安排了下去。
大灣河村唯一的進村口,很快豎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木柵欄,嚴禁非大灣河村的村民進入村寨。各家各戶都出幾個壯丁,日夜巡邏,以免外頭的流民闖進村寨裡。
此外,梁村正又稍稍暗示了一兩句,讓各家都將自家的糧食藏好了,畢竟誰也不曉得這老天爺啥時候開眼能下雨。
事實上,事關糧食這等頭等大事,各家經歷過各種事的老一輩,早早就敲打過了自家的崽子,尤其媳婦那邊。甚至連威脅都用上了,誰要敢暗搓搓地貼補孃家,直接打一頓然後滾回孃家去。
因為旱情的關係,天光十七年的端午節壓根就沒怎麼過,就連往常必準備的粽子,也只是簡簡單單包了一些袖珍小粽子,意思一下而已。
可饒是如此,村寨裡瞧見顧琬往各家送粽子的村婦,依舊沒少說酸話。
顧琬即便聽到了,也只是淡然一笑,直接從那人身邊走了過去,壓根沒搭理人。
“有啥可得瑟的?”那村婦當即不樂意了,也不知是因為顧琬至始至終都沒搭理她,亦或者這次的粽子沒她家的份。
好在旁邊還有看不過去的,忍不住懟了過去:“我咋瞧著是你在眼紅吧。此前五寶提議改種番薯這些時,你咋做來著?有那功夫,還不如多挑些水,好歹澆灌一下你家剩下的那些玉米,多少還能有些收成。”
自打村寨裡出現了旱情,村婦那心情甭提多後悔了。這會兒聽旁人這般直白,也知道不能再耽擱下去了。畢竟稻穀已經徹底完了,倘若那幾分玉米也絕收,估摸著只能全家餓肚皮了,甚至去外頭乞討。
這般丟人現眼的事,村婦可不敢想象。
……
轉眼,又是一個月過去了。
這旱情非但沒有緩解,隨著村口那條河的水位再次下降,所有人更慌了。
“咋滴,老婆子過來瞧親閨女,就算你是村正,憑啥不讓俺們進村寨?”這一天,老徐家一家六口被攔在了大灣河村村口,也不等徐老頭示意,徐王氏便帶著小王氏,哇哇大叫了起來。
“你說憑啥?老徐頭,老子可記得你兩年多前被請離咱村時,可是說過‘以後就算八抬大轎請你你都不來’來著,咋滴,這麼快就忘了?”一個記性相當不錯的中年漢子,不客氣地衝著木柵欄另一頭的徐老頭,譏諷道,“你要是忘了,咱就幫你好好回憶回憶!”
“哈哈哈!”中年漢子的話,頓時引得其他村民哈哈大笑起來。
但笑著笑著,有些村民卻哭了。
放,是絕對不會將人放進大灣河村的,誰家沒幾個姻親,嫡親的兄弟姐妹。可誰又知道,下一刻因為斷了口糧,不得不拖兒帶女去投奔親人的,不是自己。
只要老天爺一天不下雨,這旱情就緩解不了,這背井離鄉去逃難的流民大軍裡,遲早會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