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三哥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只不過回去時多了一房媳婦,而且家底還頗豐。此後回到京城的小日子,可比之前過得滋潤了不少。
顧三哥的歸來又離去,讓顧方氏的心情也跟坐過山車似的。好在很快,這注意力便轉移了。只因顧方氏,當然還有顧秀才,這才意識到,程仕遠這個毛腳女婿應該考完春闈了。
所以,這究竟是考中了,還是落榜了?!
“九如啊,你這到底是考中了,還是……”顧秀才找了個機會,看向程仕遠。
程仕遠早在去年便行了弱冠之禮,所以九如是他的字,取自《詩?小雅?天保》。
程仕遠起身,拱手道:“學生無愧於恩師多年教導,考中探花。”
嚇,探花?!
顧秀才差點沒能端穩手中的茶盞,不禁暗歎:這報喜的捷報咋沒聽說咧。
原來這事兒還得從前年,也就是天光十五年說起。那年的八月,顧秀才給程仕遠作保,程仕遠順利過了院試,成了秀才。另一邊的顧三哥參加秋闈考中舉人。
來年,天光十六年,本該在二月初進行的春闈,因為皇帝佬兒才翻過了年便大病了一場,直接延期到了九月十九。因為宮中好幾位娘娘夢熊有兆,加上皇帝佬兒身體康復,一高興加開恩科。
所以十月時程仕遠便考中了舉人,還非常好運的拿了個解元。
等到了今年二月春闈的日子,便去了趟京城,考中了探花。也就是一甲第三。比起當年高中狀元,這一回程仕遠低調了不少。
反正程仕遠知道,即便是狀元爺到了翰林院,也只是個從六品修撰罷了。至於一甲第二的榜眼,以及第三的探花,則會被賜封七品編修,並沒相差太遠。
程仕遠之所以此刻沒在京城,而是提前回到了祖籍清水縣城,主要也是因為赴瓊林宴時找了個機會,將那位畢姓工匠研發出來活字印刷,上達天聽了。
天光帝經程仕遠簡單介紹後,當即明白這活字印刷看似小小改動,往大了說那是利國利民,功在社稷。君心瞬間大悅。
皇帝這一高興,便想恩賞程仕遠。甚至轉念的功夫,還想到了此前吏部尚書跟他閒聊時,偶爾提了那麼一句自家庶出的閨女,正待字閨中。
皇帝便想賜婚,一如當年那般。
好在這一次,程仕遠有了準備,當即提到祖籍這邊還有個跟他有婚約的顧琬。現在就等著顧琬再過幾個月成年行完笈禮,就下聘成親來著。
皇帝也並非不講理之人,拆人姻緣這種事兒更不屑做,更何況跟眼前這個新科探花有婚約的女兒家,還生在六月裡。
皇帝不禁想到他那後宮裡還有幾個同樣是六月生辰的嬪妃,正大腹便便著,便破天荒地給程仕遠賜了婚。這道聖旨,此刻就在程仕遠懷裡,沒拿出來呢。
程仕遠之所以這些天一直沒拿出來,也是因為經過此前那些日子的相處,清楚地知道他的小媳婦一丁點都勉強不得。程仕遠是生怕他的小媳婦因為心裡不情願,眨眼的功夫就跑了,哪裡敢冒這樣的風險。
至於讓內侍千里迢迢跑一趟,跟著他回清水縣大灣河村這邊宣讀聖旨這種事兒,著實有點勞命傷財。程仕遠便找了個藉口,等顧琬行笈禮時,由清水縣縣令代為宣讀聖旨,豈不更好?
也趕上皇帝當時心情甚好,讓程仕遠撿了個便宜。
之後,皇帝又給了程仕遠一道聖旨,讓他乘著回鄉探親之際,瞬間將活字印刷這事兒,現在清水縣附近幾個縣城試點運營起來。
有了清水縣附近幾個縣城的經驗,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於是程仕遠便比顧三哥這個早一步考中進士的,提早好些日子回到清水縣這邊不說,還能多逗留很長一段時間。
至於考中探花的報喜官,為何遲遲沒到,程仕遠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顧三哥這邊沒跟顧秀才以及顧方氏提,主要也是因為程仕遠提前打了招呼,沒曾想直到他匆匆娶了媳婦,都踏上了回京之路,他爹孃才想起這茬事兒。
都不知該說啥好了。
現在得知眼前這個毛腳女婿真的兌現了當日的承諾,顧秀才好不容易平復了一下心緒,再次看向程仕遠的目光中多了幾分複雜情緒。
這擺明了就是捨不得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就這麼被誘拐走啊。
“恩師……”
“行了。這事兒等五寶行完笈禮後,再從長計議。”
“是。”既然顧秀才都這般說了,程仕遠也只能答應。
“那啥,既然考中了。這次清明祭祖就多給你程家先祖燒些祭文,將好訊息告訴他們。”
“祭文跟祭品這些,我已經準備好了。”程仕遠本就性子沉穩,現在做事更是滴水不漏。也難怪很早年時,顧秀才便很看好他的這個學生。
就在顧秀才跟程仕遠開誠佈公的閒聊之際,正在廚房忙碌的顧方氏也在跟顧琬小聲地說著悄悄話。母女倆的話題,很快便聊到了最近的天氣上。
“乖寶啊,你瞧著上個月,斷斷續續可是又下了好幾回春雨。若不是家裡連著辦了兩次流水席,這村寨裡說是非閒話的,只怕更多。”
顧方氏倒也並非在責怪她家乖寶,按著顧方氏那性子,若會在意這些個閒言碎語,當年就不會嫁給顧秀才,當那填房了。
所以主要還是心疼她家乖寶,不想顧琬因此被那些個三姑六婆說閒話。
更何況,還有幾家人家,一開始選擇相信顧家,種上了番薯洋芋以及玉米這些。不曾想著幾場淅淅瀝瀝的春雨過後,便偷偷將那些番薯苗給拔了,補種上了稻穀。
因為還留著洋芋跟玉米,沒捨得拔,便沒少抱怨,話裡話外地埋怨著顧家坑人。
沒幾天功夫,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經那些有心人的嘴,就傳到了顧方氏的耳朵裡。
“阿孃,這有啥。我原也不過是不忘初心,問心無愧。”顧琬笑了笑,是真沒將村寨裡的那些閒言碎語放在心上。
只是誰也不會想著,這才翻過了清明,這天一下子就炎熱了起來,好似瞬間從初春跳到了初夏。頭頂萬里無雲,太陽更是熱情似火,氣溫直線往上飆。
這下倒是不用擔心倒春寒了。
只是等到所有人回過神來,途經大灣河村村口的那條大河水位,因為降雨偏少明顯又下降了一尺。其實這還不是最要命的,大灣河村後山那連綿數百里的群山另一側的臨縣地界,地龍突然翻身。
大灣河村這邊沒受地龍翻身太大的影響,只是從後山緩緩流下,那條據傳已經流了上百年的溪澗,因為地龍翻身,發生改道而斷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