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巴黎漫記 (17 / 80)

我們到拉丁區一家出租機器店問了一下,那裡說九月份以前不可能有機器出租,但打聽到在聖母廣場附近還有出租店。這時大家已經餓了,決定先去填肚子,順便看望嶽華的老朋友劉先生和劉太太。

劉先生開的中國菜館叫錦豐園,中等門面。他隔壁一家同樣的門面房屋大敞著門,似乎在搬家。有幾個黑人坐在搬到便道上的傢俱中間,彈著吉它唱歌。這時已過了中午的開飯時間,又是休假的月份,店中只有一個法國學生在吃餛飩麵,一箇中國青年陪他聊天。劉太太和劉先生意外地看見嶽華和朋斯先生,高興得笑不攏口,忙招呼我們坐下,先弄來點小吃和飲料,陪我們談天。劉太太說:“我才買來韭菜,我給你們包餃子吃,嚐嚐是不是家鄉味。”劉太太說話倒是地道的我的原籍家鄉味,一問之下,方知她是徐州人,而劉先生則是臺灣人。攀談幾句之後,我大致就知道了劉太太的情況:四十年代末上學的時候,隨著學校逃到臺灣。在臺灣和劉先生相認、戀愛、結婚,隨後逃到了巴黎。幾十年下來,事業頗有發展。兩個孩子都長大了,一個在工作,一個大學將要畢業。坐在旁邊吃餛飩麵的那個法國青年就是他小兒子的同學。隔壁那個門面房出是劉太太的,他租給了幾個黑人作生意,但那幾位卻賴著不交房錢,劉太太無法只好告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